談王興舟的散文語言及其他
更新時間:2024-09-24 關注:124
——兼為《太行風土小記》序
文\石英
一般而言,我們看對某某人的散文評論,常常入目的是他反映的思想啦,篇章結構啦,生活場景啦,等等等等。當然應是他本人的特色,有異于他人的地方。這些都很重要,都是人們想要了解的,均屬正常。然而,當我閱讀河南安陽作家和詩人王興舟的散文時,撲面而來的卻首先是他的語言文字;也就是說,還來不及審視他其他方面的種種,僅僅是他散文的語言文字水平便讓我目不暇接;至于細細分解別的方面,還待隨后。真的,我還很少在讀無論是誰(專業的還是業余的,年長的還是年輕的)的散文作品時,獲得的第一印象是這樣的——這樣“大面積”的語言文字都達到如此成熟,得心應手的鮮明感覺。
這固然也沒有什么特別奇怪的。文章,尤其是文學性很強的散文,語言文字的水平給閱讀人的第一印象原本就應該是最直觀的印象。古人早就說過:“言之無文,行之不遠”(《左傳》)。道理是早就擺在這里的,但對一位作家來說,其“文”礪煉到相當火候,出手的貨也都能過關乃至很到位,誰都知道也并非易事,肯定是一種很好的功夫,甚至應是達到了一定的美學高度。
這確實是值得肯定的一個重要方面。以致當我要對王興舟先生的散文語言之所長舉例說明時,竟不好說哪一篇最好;因為至少在這個方面,應該大都是“免檢”產品。
他的語言文字好在什么地方?簡言之,可謂文質適中,美而不俗,流暢中不失蘊藉,考究時從無滯澀。尚雅而不造作,狀物粗中有細,諸般側面照應周到,成就非短期之功。多性情,少浮躁,及文人真為文之道也。
另外,我曾在王興舟先生別的集子中,看到他在談到自己深受影響的幾位文學前輩大家,記得題為《我的文學老師》。這幾位老先生的作品我大都讀過,作者受其影響是無疑的。但我覺得,他本人的個性同樣是很強的,因為我并沒有從興舟先生的行文中發現較多那些前輩作品的文體習慣。此點,我不但不以為是作者學得不到家,反而產生出一種賞贊之情。因為任何有出息的文學追求者,“這一個”和“那一個”都不會也不可能是完全肖似的。好像是齊白石說過吧,“學我者生,似我者死?!边@話乍看起來有點“楞”,卻也很實在。我想興舟先生深諳其道。他對幾位大家的欽服,主要在于他們,何以有那樣深厚的底蘊,何以創出自家的風格,又何以產生那樣大的影響?這一切,反而會激勵作者如何努力前行?!皩W他”與“勵己”,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我從中看出興舟先生是一個從不疏于思考又從不停止前進的人。他做的從來是扎扎實實的真功夫。
既然面對作者《太行風土小記》這部文稿,當然我還要涉談除語言之外的別的方面。
首先,我覺得作者從來是一個肯下深功夫的,看得出,他體驗生活,觀察事物,挖掘內涵,從不浮光掠影、淺嘗輒止,而是走得多,看得清,挖的深。太行山是一個特大的對象,迤邐數省之界。而作者選擇了家鄉所在的豫晉之交的山段“下潛”。凡奇山異嶺,飛瀑怪石,乃至蛇性蟬鳴,板栗野韭,甚而“花開的聲音”,他都探其俗常被忽略的“奧秘”,摳出些大自然深藏的名堂來?!皹淠具€能從窗格和門縫里擠出來生長,顯得乖巧與頑強,”“野兔滿地跑的都是,連尋常難得一見的雉雞見人也不驚不懼,不時在你面前閃亮其彩色的羽毛”?!肮阕砣?,獸吼鳥鳴,如在能飄來幾曲小山歌,該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想起這件事,使我感到人類語言的貧乏,那一種景色,那一種聲音,那一種情調,怎能用語言描摹出來呢?”絕不僅僅為“玩”,而是真正的探索,不僅僅是記錄,而是心靈的升華。見大自然之深廣無垠,嘆人生小天地滯塞而自封,不“縱”馳,焉得“深”乎?所以以我說本書作者是個肯下深功夫的人!
再者,我覺得作者是個特別識“味”的人。不僅僅是以鼻嗅之那樣的味兒,本質是醉心于大自然之大味,廣闊人生之況味,以及文化風習之韻味。這些“味”糅合起來特濃,引人神往。太行深處也不是全無人家,只是忒稀罕,能碰到兩戶便覺珍奇?!爸魅耸且粦衾夏攴蚱?,還有兩只小狗,一黃一黑,吠聲不斷,再加上鳥鳴如歌,山里的日子因此也不寂寞寥落了。女主人沒有出門來,問候聲從窗縫溢出來:‘來人了嗎?’老漢回答說:‘幾個拍像的來了’?!o人家燒灶做飯??!’”讀之如聞其聲。不知怎么,有點非普通人世間的天外之音。最淳樸,卻又含幾分凄切,不風光,卻極干凈,鮮能感受到的山野人情味。作者傳達的很原汁。還有《參禪太行》:“當人一天一周一月一年卻在喧器中疲憊忙碌的時候,那聲暮鼓,那種氛圍,那份佛緣,那樣的境界,都可以輕佛去你所有煩雜?!薄氨疾ú⒉荒芗铀倌闱斑M的步伐”,此語是哲理味十足的。總之,進的太行深處,五味雜陳,釀造出另一番境界,想必出得山來,也應是回味不盡,此行當是絕不白費的。
最后,作者也許始料不及,可我從他的“小記”獲得了帶綜合性知識的洗禮。他原本多半沒有十分明確的賦予自己這么繁重的任務,但由于平素積淀的各方面的修養將深山的諸般靈性呼喚了出來,使我也跟著增添了原先不具備的新的感受;地理的,哲學的,生物的,甚至氣象的,都有。可見,文藝理論所持的“客觀思想大于主觀思想”,在很多情況下是頗有道理的。
夏天來了,很快就會過去。當我讀到此集編末部分中的《秋雨》我不禁又在想象著文中“半簾雨霧,山果初熟”時的情境了。(石英)
石英,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原名石恒基,筆名熒光,山東龍口人。歷任《新港》月刊編輯,百花文藝出版社副總編輯,《散文》月刊主編,天津市作協副主席,《人民日報》文藝部副主任,編審。中國散文學會名譽會長。著有散文集《秋水波》等50余作品。
-
上一篇:漢沽飛镲:百年非遺受追捧
-
下一篇:太行驕子
-
·“海上風·藝上海”詩書畫展暨藝術家上海采風活動開幕儀式在上海隆重舉行2024-11-21
-
·姚偉|細數時光2024-11-18
-
·北京石景山作協:淀上文學雄安創作基地揭牌儀式在雄安新區舉行2024-11-18
-
· 河南安陽:北關區第三幼兒園參觀消防救援大隊社會實踐活動2024-11-16
-
·中國散文學會、北京市石景山區作協黨建活動《志愿軍?存亡之戰》觀影座談圓滿結束2024-11-02
-
·妙筆丹青頌盛世 翰墨飄香書晚晴2024-10-27
-
·葉建華|相伴詩書追雅韻 悠然踐夢逐安康2024-10-27
-
·張振河書畫作品座談會在安陽書畫藝術館舉行2024-10-24
-
·劉運德 | 桂花情緣2024-10-24
-
·芳菲之歌——寫在張文化老師散文集《芳菲之家》再版發行之際202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