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酈道元山水文學院專家風采|林臏林 臏:筆名曉健、軒宇、醉雨石,中國民主建國會會員、中國通俗文藝研究會理會,現任中國現代文化網(報)執行總編、中媒文化藝術交流工作委員會主席、北京寫作學會文化藝術促進會執行主席、央代CGTW制播分離中心《放飛夢想》欄目總監、中大視界文化傳媒產業(北京)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315消費文化網法治頻道總編。作品曾在《人民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團結報》《中國信息報》《西部時報》《科技信息報今日文教周刊》《河南日報》《中華視點》《河南法制報》及中央、省市媒體發表兩千余篇文章。先后榮獲“全國十大杰出青年”、“中國文化創新企業專家”等榮譽稱號。文化風采見真諦——記優秀的新聞工作者、青年作家、社會文化活動家——林臏文/石英一位優秀的新聞工作者、青年作家、社會文化活動家——林臏,二十余年中,立足于中華大地古都之一的安陽,奔走于千里京廣線上,影響所及豫、魯、京、津、冀,熱心地傳播中華文化之精髓,堅持正確地輿論導向,恪守新聞職業道德,使《中國現代文化報》及其它相關的新聞媒體和文化平臺立足更加堅實,翅膀更加堅韌,更加接地氣,更為人民大眾尤其是青年一代喜聞樂見,發揮其正能量,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增添光色。為此,林臏殫精竭慮,不辭勞苦,他以一個著名戲劇傳人之子的虔誠,以一位熱愛中華文化積極傳播者的情懷,以中國民主建國會一份子的責任,以有良知的新聞工作者的樂于擔當,以作為一位青年作家,尤其是報告文學采寫者的敏銳與進取精神,他在新聞建設、文學創作和社會活動上都取得了出色業績,受到了廣大同行的廣泛贊譽與各級領導的正面肯定,但他從不沾沾自喜,固步自封,反而更加謙誠,更加自律,更為腳踏實地的可貴態度而奔向新的目標;勵志奮發以回報社會對他的勉勵,以不負新時代對他的更大期望。他深知:事業是靠心力構建的;路標是因品格與正氣而為閃光;路邊的樹木是因奮進者的不懈精神而為之招手;天空是因大地之子的虔誠才樂于灑下甘露。正因如些,林臏才始終如一地一步一個腳印地揮手過去而面向未來!為此,他正在開拓新的精神天地——在原有基礎上分出部分心力加強文字鑠品的產品。他的散文如詩歌一開始就具有不俗的風姿;有正氣,有新意,有獨特感受,更重要的是有點精,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他的散文以寫人敘事為其所長,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志;他的詩歌亦多寫他最熟悉的人和事,卻又能很好地提煉出應有的詩意。如他的《父親走了》,其實也是由此及彼,由父親擴及到對大地深沉地愛,對人生、人情的無限摯誠與感恩情懷。這是至為珍貴的赤子之情;也是我們民族的豐厚精神財富。當然,報告文學仍是他寫作的利器,相信今后會寫得更加簡練、生動,在文學性等方面更上一層樓。應當認為,在生活積累方面,林臏還遠遠沒有挖掘出來,潛力還是很大的,今后還有進一步開發的天地。社會文化活動素來是他的強項,在新時代中社會和公眾都非常需要有心力者施展這方面的抱負——這是一種利國利民的福祉;對個人而言,也是一種值得稱羨的奉獻。林臏正當年富力強,仍然大有可為:新聞傳播,文學創作,文化活動,三位一體,既各可成家,又相輔相成,并行不悖,何樂而不為?最后,我以林臏寫別人出績的一篇報告文學中語結束此篇,其言曰:“鑒賞歷史瑰寶,品嘗精彩人生”。其實,在我們這個大進代中,一切過往的成就,都可稱為歷史的瑰寶,他們都為廣大奉獻者所創造,其中也包括勤者、信者、行者林臏本人。人生,不論過去和現在,都富含種種況味。只要積極的,均會被認為是精彩的;每一個止直誠實的奉獻者,都有資格細細品嘗。以上短文,是品評,也是期待!石英,乙亥年“谷雨”于安陽林臏:與責任偕行,我為安陽添光彩來源:大河網安陽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是甲骨文的故鄉,文化底蘊深厚。我于2008年加入的中國民主建國會,是飛天文化教育管理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我是民建河南省委理論研究委員會第八、第九屆委員,安陽市北關區政協常委、民建安陽市委社情民意小組組長、中共安陽市委法律援助服務團秘書長。我的社會兼職也很多,是中華現代文學藝術促進會執行主席,北京寫作學會文化藝術促進會執行主席,中國現代文化報總編,中國現代文化報刊管理出版社副社長,中華書畫藝術品收藏鑒定評估委員會副會長,315消費文化網總編,CCTV我愛你中華網絡電視頻道《放飛夢想》欄目組總監。 我的故鄉是安陽。我工作的時間三分之一在安陽,三分之一在北京,另外的三分之一都在出差。我是做文化產業的,傳播中國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加強文化軟實力建設是我一直在做的工作。安陽是殷商古都,殷墟已經被聯合國確認為文化遺產,列入相關名錄,得到了很好的保護、開發和利用。殷墟,原稱“北蒙”,是中國商朝后期都城遺址,位于河南省安陽市。20世紀初,殷墟因發掘甲骨文而聞名于世。1928年殷墟正式開始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筑遺址和以甲骨文、青銅器為代表的豐富的文化遺存,系統地展現了中國商代晚期輝煌燦爛的青銅文明,確立了殷商社會作為信史的科學地位。殷墟是中國至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并為考古學和甲骨文所證實的都城,由殷墟王陵遺址、殷墟宮殿宗廟遺址、洹北商城遺址等構成。1961年3月,國務院將殷墟列入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7月,殷墟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同在這一片土地上的安陽商城遺址卻倍受冷落,是我心中的痛。加入民建以后強烈的責任意識驅使我要為它做點什么。經過思索和其他會員溝通交流后,我們開始了廣泛深入的調研,多次奔走在那片神奇的土地上。 安陽商城遺址位于河南安陽市湯陰縣東30公里,今商城村西1公里處。北去1.5公里有湯河自西南經東北流過。文化考古工作者于1977年春、1984年夏兩次在安陽商城遺址進行了田野調查,鉆探面積3500平方米,綜合各種信息,經過研究得到如下結果: 安陽商城遺址文化層呈凸形,厚在1.20-3.10米之間,土為灰褐色,內含豐富。可見遺物有:陶片、蚌器、骨器殘骸及木炭、紅繞土塊等。陶片質地分泥質和泥質夾砂兩種,胎質較薄,火候高。紋飾以粗、細繩紋為主,素面次之。灰陶居多,黑陶、紅陶較少,能辯器形有鬲、盆、罐、繹、碗等,多屬商代遺物。由此推測這里同故城一樣,屬于商代重要城市之遺址。 由于技術各件及其它條件的限制,還不能對安陽商城遺址進行發掘、保護、開發、利用。但是,對安陽商城遺址的保護現狀卻令人堪憂。在鉆探范圍內,人們隨意進行耕作、取土、建設等生產生活,嚴重襲擾了相關遺址文化層。在相關鉆探范圍的周邊,我們既看不到提示牌,更別說警示標牌了。在周邊生產生活的群眾,對它的存在更是一問三不知,十分冷漠。從它的現狀可以看出,對安陽商城遺址的宣傳和保護嚴重缺失,應該引起當地政府和相關部門的重視和行動。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強調堅定文化自信,保持政治定力,堅持實干興邦,始終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繁榮與發展文化藝術事業,加快推進文化藝術產業全面協調發展。歷史悠久的文化遺址正是增強文化自信的載體,具有很強的不可再生性。不尊重它就是對歷史的藐視,對后代子孫的不負責,破壞它就是對中國文化的犯罪。目前,我對安陽商城遺址的相關調研還在進行中。 由于職業使然,我比較關注文化教育方面的事情。結合工作,通過調研,我先后撰寫了《弘揚優良傳統共創美好未來》、《加強農村文化建設 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關于 在學校建設甲骨文長廊的建議》等報告建議,呈送相關單位和部門,引起了相關領導的關注并得到了相關單位和部門的重視。 我不但關心安陽文化教育方面的事情,在強烈的責任意識的驅使下也關注其它領域的建設和發展,積極參加各類社會調研活動,發現問題,提出建議,為安陽的發展積極建言獻策,參政議政,為安陽的美好增添一絲光彩。在我的工作之余,經過考察調研,先后撰寫了《關于對我市燈塔路老城區實行更新改造緩解交通難的建議》、《關于加快洹河觀光帶開發建設的建議》、《關于加強對洗車行業規范管理的建議》、《關于打通安陽恒大綠洲門口綠化帶的建議》等建議百余件。 安陽市政協十屆五次會議前,在社會調研中,10多家響應政府號召生產空心磚的企業主和深受毀田燒磚之害的農民反映安陽市“禁實”“禁粘”工作反彈嚴重。 聽到反映后,我和其他會員立即到安陽縣和文峰區、龍安區調查。了解到,安陽市于2007年年未采取有力措施對全市的生產粘土實心磚的窯場進行了取締封停。但出于個人的利益,不少窯場主頂風違法復建窯場,更有甚者,拆小上大。也有的打著新型墻材旗號,新建更大型的粘土實心磚場。如,2017年投產的安陽縣西瓦店村磚廠和即將開業的安陽縣大寒村磚廠,采取遠離公路,隱藏的建設方法躲避檢查。由于這些封而復建和新建窯場大量需要黃土,迎合了許多求富致富心切的農民需要,造成毀田賣土、毀地挖坑現象越演越烈。在反彈比較嚴重的安陽縣,白天這些非法的粘土窯場源源不斷地往外拉紅磚,晚上拖拉機和三馬車忙忙碌碌地往窯場里送黃土。在安陽縣瓦店鄉周邊到處都有“史莊挖土機”攬活的噴涂廣告。眼瞅著大量的農田被毀,眼瞅著粘土窯場大把大把地撈錢而污染環境浪費能源、吞食土地,許多農民無比憤慨。他們迫切要求市政府和有關部門切實加大治理力度,不折不扣地執行國家、省、市“禁粘”“禁實”的政策。堅持落實河南省粘土磚瓦窯場治理整頓工作會議精神,把“禁實”落到實處,把“禁粘”禁到位。懷著強烈地責任感,安陽市十屆政協五次會議上,呈交了《把我市“禁實”“禁粘”工作落實到實處的提案》。2008年5月,我,吳利民和段寶珊委員再次現場調研后,吳利民、段寶珊委員撰寫了《我市“禁實”“禁粘”工作反彈嚴重,毀田燒磚觸目驚心》的社情民意,引起河南省和安陽市領導的關注。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目前,我參予和獨自撰寫的提案300余件。大多數的提案都得到了領導的關注和相關部門的重視,取得了很好效果。 在工作中,我努力當好黨的政策宣傳員、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員、化解矛盾調解員、依法行政公正執法的監督員,協助黨委、政府做好協調關系、化解矛盾、理順情緒、凝聚人心的工作,切實維護好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經過數月努力,在有關單位和新聞媒體的共同關注,內黃縣某傷殘職工長期信訪得到初步解決,其子女重返課堂。安陽縣倫掌鄉眾樂村某傷殘村民低保和社會救助得以落實。 在繁忙的工作中,我還利用自身優勢為中國民主建國會安陽市委的工作搖旗吶喊。我在《民訊》、《河南民建》等雜志,團結網、人民論壇、民建中央、河南省委網站、河南統戰部主管的中原之根、民建河南省委、安陽市統戰部微信平臺、《中國百姓文化網》、《中華文教網》、《中華現代文化網》、《中國現代文化報》、《科技信息報》、《河南經濟報》、《安陽日報》等新聞媒體共發表安陽民建新聞報道2300余篇。 我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認真學習中共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民建中央十一大精神,堅持“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五位一體”總布局。在民建河南省委和中共安陽市委的領導下,在中共安陽市委統戰部的幫助和指導下,圍繞中共安陽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堅持與時俱進,加強自身建設,增強自我素質。發揮我與文化界經濟界聯系密切的優勢,切實履行參政議政的責任,與責任偕行,為推動安陽市的經濟發展、社會和諧和政治文明建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為河南爭光,為安陽添光彩。2024-09-27
-
酈道元山水文學院專家風采|石英石 英:原名石恒基,筆名熒光。1961年畢業于南開大學中文系。原《人民日報》文藝部副主任,高級編審。中國散文學會名譽會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7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長篇小說《火漫銀灘》等,詩集《故鄉的星星》等,散文集《秋水波》《母愛》等,中篇小說《文明地獄》,傳記文學《吉鴻昌》,專著《怎樣寫好散文》等50余部,計1000萬字。長篇小說《同在藍天下》《離亂之秋》均獲天津市魯迅文學獎,散文《武夷山的雨》獲天津市作品一等獎,《廈門風韻》獲中國報紙副刊好作品一等獎。在文學與歷史之間的勘探——關于石英先生《石英文史與詩詞新探》的解讀 □馮源(綿陽) 來源: 綿陽日報文/馮源在當代的中國作家中,來四川觀光旅游的并不在少數,但像石英先生這樣把四川視為他的第二故鄉,而且大力地描繪了四川的秀麗山川和風景名勝,深情地書寫了他同四川文人的交往與友誼,深刻地描寫了四川的時代變遷和社會發展,深沉地再現了四川歷史上的英雄人物和他們的英勇事跡,這樣的事例是少之又少的。從這個意義上講,石英先生的這部《石英蜀地緣》,可謂是開了集中描寫四川、歌吟巴蜀的先河,其中的特殊意義和價值是不容質疑的。因為它不僅凸顯了作家對巴山蜀水的深情厚誼,而且傳遞出對天府之國的審美之維。作為開篇之作的散文佳篇《念蜀》,可以看作是石英先生在這部文集里所表達出的一種引領,或者說是一種提綱挈領的作用。在這篇散文里,作者不僅描寫了自己第一次對蜀國的認知與感受,而且記述了作者與蜀人第一次相識并結緣的故事。這為作者后來長期在四川的旅游觀光、人際交往和形象生動地描繪四川的山水與人文,奠定了堅實的情感基礎。那是在解放戰爭的初始階段,尚為小學生的作者聆聽李老師上課。李老師是北平某大學歷史系四年級的學生,烽火連天阻斷了李老師重返學校之路,不得已滯留本村當代課教師。在這群小學生的心目中,李老師是最富于才情、最具有學問的人。他的講課從不拘泥于課本,也沒有什么講稿,僅僅憑借他那口若懸河的口才,就能夠惟妙惟肖、絲絲入扣地講述精彩的中外歷史故事。他講漢代末年的三國紛爭,“使我們一會兒扼腕蹙眉,一會兒眉開眼笑,一會兒揪著顆心,一會兒又幾乎為之歡呼。”其情其景,歷歷在目。從李老師的講述里,作者明顯地感覺到其情感投向是站在劉備和諸葛亮一邊的,大有“尊蜀貶魏”這種思想觀點、主觀情感的流露。這在無形之中影響了作者的情感判斷和心理認知,由是開始,作者對遠距家鄉的西蜀產生了由衷的好感,也構成了作者對蜀地一直以來的魂牽夢繞。這便是作者對蜀地的第一次相識和感知。第一次與蜀人的相識并結緣,是在上世紀60年代中期。作者被下放到市郊一個大工廠里勞動。有一天,作者正從油車車間干完活回來吃飯,途中偶遇一位個子不高但勻稱靈巧的女子從大門外走來,她用一種帶有外地口音卻很動聽的普通話問作者:“廠設備科往哪兒走?”因為廠子很大,作者便告訴她,順著這條大路走到金工車間,再向右拐一百米就是設備科。轉天是周末,因為作者已有三個星期沒回北京的家了,下班后便心急火燎地乘公共汽車趕往火車站。到了車站買票時,才發現衣兜里的錢還差九角。正在作者感到十分尷尬時,身后一個和悅清脆的女聲響起,并遞給作者一元錢。作者回頭定睛一看,才發現是那位只有一面之緣的女子。在一同前往北京的路上,這位女子自我介紹說她是四川宜賓人,畢業于上海一所工科大學,現在在重慶工作,這次出差來天津,是為了替廠里購買設備。這位女同志的熱情、機靈、干練和富有情趣、真誠待人,給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乃至于若干年后,作者都一直把對這位女同志的印象視為是對四川女性的總體印象。這便是作者第一次與蜀人的相識并結緣。在這篇散文的后半部分,作者又兩度敘寫了他與四川人的交往和所擁有的好感。一次是在1985年由《散文》月刊和四川省作家協會聯合舉辦的樂山筆會上,另一次則是從九寨溝旅行后返回的路上。前者敘寫了作者在與四川文友的共事中,四川人的摯切與厚重、熱情奔放與注重實效,使兩天的筆會收獲頗豐;后者則敘寫了四個四川人在大雨滂沱中,為了能夠使汽車走出泥潭而齊心協力、同舟共濟的往事。這些都給作者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和記憶。散文《竹海的雨》,則可以看作是作者對四川的自然山川和秀麗景色的一次成功描寫。在這篇散文里,作者一起筆便抒發了自己獨特的內心感受:“這雨不下則已,一下就從凌霄的竹梢上斜梢而下,濾過重重竹葉,蕩洗掉了葉上的些許微塵,并將那脫俗的清奇竹香帶了下來,落在我的唇際,不僅無半點厭惡,反覺別有一種甘爽。我不再后悔未帶雨具,一心享受竹雨破例的賜予。”接著是作者對整個竹海所進行的深層次審美描述。在這樣的描述中,既有對墨竹、人面竹、羅漢竹、鳳尾竹、觀音竹、雞爪竹這樣的珍稀竹種的重點描寫,有對竹海的總體構成、方圓逾一百平方公里和八大景區、一百多個景點的概括性描述,也有對竹制工藝品及其所帶來的繁榮的商業經濟現狀的真實寫照,還有對能夠親口品嘗到以嫩竹筍、竹蓀、竹茸調制而成的鮮美可口飯菜的由衷贊美。作者的這種寫法,既有力表現了竹海的自然景觀和自然風情的突出特點,同時又兼及了對竹海的經濟發展和社會文明的審美觀照。在《走筆七盤關》《松柏有情翠云廊》《七曲山不只為逛廟》《都江堰情思》《閬中三異》《再晤蓉城》《金頂雨境》《酒香溢在醇厚的文化氛圍中》等散文篇什里,作者同樣表現出了對天府之國的自然景觀、秀美山川、名勝古跡的特別鐘情,和對于巴山蜀水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時代文明的高度贊美,力顯出了作者的別具只眼和對散文藝術卓有成效的把握。生動再現英雄人物的光榮事跡,深情謳歌英雄人物的偉大壯舉,這是這部散文隨筆選集的另一個特點,其主要表現在《中江行,愛中江》和《定烈千秋憶笑容——懷念川籍老紅軍》這兩篇散文里。前者主要敘寫了作者的中江之行及其熱愛中江的理由。作者一踏入黃繼光烈士紀念館里面,便被懸掛在墻上的珍貴歷史照片所吸引,也情不自禁地想起黃繼光烈士參軍后的點點滴滴,尤其是他在上甘嶺戰役中奮不顧身堵住敵軍槍眼的英勇故事,深情謳歌了這位烈士的偉大壯舉。這毋庸置疑地是作者熱愛中江這座城市最大最好和最為充足的理由。后者主要描繪了在1946年中原突圍時,王定烈團長帶著他的一團人馬憑借無所畏懼、猛打猛沖的英勇氣勢,一舉突破了敵軍的圍追堵截,為大部隊擺脫敵軍的圍剿和成功西進創造了有利條件。新中國成立以后,作者與王定烈將軍在人民大會堂兩次親切會晤,熱情贊揚了這位川籍老紅軍在解放戰爭中立下的卓越功勛和篤誠厚道、友好和藹、平易近人的性格。表達作者與四川當代文人的真誠交往和彼此之間結下的深厚友情,也是這部散文隨筆集的一個特點。這主要體現在作者為四川當代作家的散文、詩歌作品集作序和撰寫有關評論文章的字里行間中。《媒體與文學:從伍松喬談到“兩棲互進”》一文,是作者對伍松喬的《媒體上文化莊稼》一書所作的評論。在這篇評論文章里,作者先是以平實素樸的筆調敘寫了自己與四川當代散文作家伍松喬在早期的書信往來和在中后期的直接面晤,然后再逐一評說了伍松喬先生在媒體建設與文學創作之間的彼此共進。在作者看來,由伍松喬先生主持的川報副刊辦得很有特色:“它既有大氣的一面,又十分切合普通讀者的口味;它既重視普遍公認的優范,又突出地呈現出四川的地方特色……它有‘綜合性’的包容,卻從未忽視應有的文化藝術品位。”這是作者對川報副刊的盛贊,又莫不是對整個四川紙質媒體的一種褒揚。最后揭示了伍松喬先生在文學創作與副刊事業間“兩棲互進”的意義和價值。從中不難窺見,作者在蜀地觀光旅游和會前會后,與四川文人的真誠交往和結下的深厚友情。細致而深入地考量石英先生的這部散文隨筆集,筆者發現它的里面其實隱含著一種召喚結構,并且給我們以深深的啟示:那就是對四川的自然山川和人文景觀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對四川人要有熱忱和關愛之心,對四川歷史上的英雄人物要充滿由衷的敬佩和景仰,對巴蜀大地的社會發展、時代進步要有喜迎盛世的感動和奮發。這既是作者在這部散文隨筆集中給我們凸顯出的意義昭示和思想啟迪,又莫不是筆者對此書所表達出的審美四川之維的深層解讀。它或許能夠成為四川廣大作家摹習的范本,或者是一種有力的精神引領。2024-09-27
-
酈道元文學院簽約作家|?李春明李春明,1939年生于內蒙古豐鎮。1961至1966年,內蒙古大學中文系讀書。1966年4月26日,在校加入中國共產黨。畢業后,國有企業工作十多年,歷任辦公室主任、公司團委副書記,分廠黨支部書記等職(正科)。1978年遴選至黨政機關。1983年,經內蒙黨委組織部批準,任烏蘭察布盟委副秘書長。1987年,調內蒙古自治區黨委,辦公廳分管專項督查工作,2000年退休。2021年7月I日,榮獲內蒙古自治區黨委頒發“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期間獲自治區黨委、政府、人大、政協、人事廳五家聯名授二等功。退休后退職不退崗,筆耕不輟,應聘于內蒙古生態文明建設委員會理事、內蒙古詩詞學會會員。歌頌盛事、偉業、英雄,激濁揚清,抑惡揚善。已岀版詩詞選三部,第四部付印在即。“七一”頌一紅船啟新程,一路斬豺熊。蔣匪下囚獄,倭寇入鐵籠。華夏春滿園,百姓盡脫貧。新政藍圖繪,復興指日功。二鐮錘舞東風,春雷送福音。馬列昭日月,舉世共繁榮。四海皆踴躍,五洲聞風動。神州送溫暖,萬國仰高峰。沁園春·俄烏癥結群犬吠聲,草隨風偃,狼狽為奸。恨一牛吼地,山崩川毀;北溪裂道,氣斷油完。鬼話連篇,坑蒙拐騙,遺恨人間沒有邊。災難源,看神偷巨盜,鬼臉賊肝。美國背后裝憨。引猛獸獠牙擴戰煙。暗推波逐浪,添柴加炭;生非惹事,制造爭端。涇渭分明,興妖作孽,放火燒人卻自燃。自掘墓,喜兇神惡煞,地滅天殲。沁園春·崇洋媚外蔡英文媚外崇洋,認賊作父,阿諛逢迎。看毒蛇作害,冠纓虎怪;诪張為幻,誨盜蝎精。蚊力負山,悔亡取亂,犬吠驢鳴背道行。天有眼,望枯魚銜索,煙滅灰升。長空雨后霓虹。喜展翼鹍鵬萬里騰。有神兵天將,蕩滌污垢;堯疆舜土,誓滅蚊蠅。毀己焚燒,咎由自取,白日邪思夢不成。送瘟疫,看車輪滾滾,開赴新征。2024-09-27
-
酈道元文學院簽約作家|?曹承敏曹承敏,女,1950年1月出生,1968年9月參加工作,1971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曾任大港油田集團公司黨委委員、組織部長,天津市第七次黨代會代表,大港區政協常委,愛好文學,現任天津久萍詩社秘書長。近幾年作品《光榮在黨五十年》刊登在天津《支部生活》,散文《又到槐花飄香時》《大麥熟花開》和詩作《軍裝》刊登在《瞭望中國新媒體》散文《老屋》、詩作《夕陽贊歌》《人間四月天》《落葉》等十余首詩刊登在《南國紅豆詩刊》上。同時有機會兩次走進天津經濟廣播電臺。《又到槐花飄香時》日子過的淡淡的,心田也在長久的平淡中保持著一種寧靜。落了一夜的蒙蒙細雨。早晨,在漸漸的清寒中,突然覺得心之湖水泛起一層漣漪,卻原來是一縷很熟悉且又久違了的馨香撲進了鼻孔。抬眼尋望,真的是路邊的槐樹開花了。花開得盡管不多,但對我來說這縷淡淡的花香,就像久未沾唇的香醪醉倒了心扉。驚喜槐樹開花了,也許這驚喜更近乎一縷淡淡的鄉愁,亦或是一種濃得化不開的戀舊。伏倚在樹干上,悄悄地用鼻子使勁地吸,讓清淡的槐花香直沁心脾。幾滴略感冰冷的水珠落在臉頰上,涼滋滋的好愜意。望著遠處雨后蒼蒼茫茫的荒原,我禁不住又想起了心底的那棵歲月滄桑的老槐樹。不知老樹今日活得可還好?可還有那么多像葡萄一樣一串串掛滿枝頭的槐花么?唉,那棵離我而去太遠太久了的老樹。那是五十年代初,隨著爸爸工作的變動,我家由舊居搬到市郊一個熱鬧的小鎮。單位沒有房子,只好在一處院落里臨時租了一間院主人的東廂房來住。院子很大,除了一些柴草雜什外,顯得空蕩蕩的。偶爾有幾只小麻雀嘰嘰喳喳地落下,又被房東家跑來的母雞驚飛出了院墻,小院又是一片寂靜。也許是因為環境的陌生,或許是這院落過分的空寂,我顯得好孤獨,也好寂寞,甚至還有幾分抑郁。那時我總是坐在小板凳上,呆呆地凝視著那棵老槐樹。我覺得好怪,偌大個院子就這么棵樹,卻又偏偏長在東廂房門前。也許因為這個緣故,我有了種一見鐘情的感覺。每逢槐花盛開的季節,那樹冠就成了雪白的花山,每一片花瓣都像一只香囊。整個小院彌漫在濃濃的花香之中,醉得人不敢吸氣,甜得人不愿大聲說話吵架。只聽得一片蜜蜂的嗡嗡聲在頭頂響來響去,響得讓人擔心從樹上落下一陣蜜雨來。很難說清這棵老槐樹到底有多大歲數了,樹皮上留下難以盡數的皺裂。它的樹冠簡直就像一柄巨傘,遮住小院的半個天空。夏日里給了東廂房許多隱蔽,尤其坐在樹下時好不風涼。于是這大樹根下,就成了小院人們的洞天福地。晚飯后,各家拎了涼席鋪在樹下或躺或坐。此時,跑了一天的孩子們終于安靜下來,各自依偎在父母身邊。大人們則搖著團扇,喝著茶水,山南海北地侃起大山來。這是我最愜意的候,躺在席子上,將身子緊緊地貼著姥姥,從樹葉的縫隙里數著星星。這時的槐花已落得差不多了,偶爾還能見到零零落落的花掛在樹上,席子的周圍散落著星星點點的花瓣。我用雙手把它們歸攏在一起,捧起碎碎的花,嗅著它的余香,瞇縫著眼睛,開始把這玉琢般的槐花作了種種神話般的想象。我總覺得這槐花那么繁多,那那么清香,那么樸實,在鄉間田野又是那么的常見,一定是上天對平民的一種恩澤了。而這時,姥姥常常是揮動著大蒲扇,替我驅趕著蚊蟲,偶爾她還會哼上幾句誰也聽不大明白的小調,在小調和槐花的清香中,我漸漸入夢。當然,那槐樹除了給過我許多愉悅外,也給過我一些失落和煩惱。畢竟那槐花十分誘人,取一串插在頭上,那花串隨了身子的走動在頭上顫顫巍巍的,很是有趣。倘若取一、二枚花瓣放在嘴中慢慢咀嚼,則會滿口生香,并有種甜滋滋的味道。為此,我們幾個孩子常舉著竹竿笑鬧著夠打一些槐花下來。也每逢這個時候,房東,一個很老又纏足的女人便會跑出正房來,嘴里罵著一些不堪入耳的鄉間俚語,怒氣沖天的追趕著我們。這房東女人平時對我們挺不錯,只是院中的一草一木,哪怕是一根柴禾也是不準別人碰的。小伙伴們一哄而散,我跑進自家的東廂房,隔著門縫望她貓著腰拾取地上的槐花。我心中怪她太吝嗇,滿樹的槐花又何必如此呢?一晃幾十年過去了,我卻一直忘不掉空蕩蕩院落中的那棵老槐樹,不知現在它是否又開花了;也牽掛著那個房東老女人,她可能早已謝世,我卻未能在她的靈前獻上一串槐樹花。2024-09-27
-
酈道元文學院高研班暨中媒文化藝術交流委員會高峰論壇在安陽舉行10月11日——15日,酈道元文學院首屆高級研修班暨中媒文化藝術交流工作委員會高峰論壇在河南安陽隆重開幕。本次活動由酈道元文學院、中媒文化藝術交流工作委員會、中國現代文化網、酈道元文學大賽組委會主辦,中大視界文化傳媒產業(北京)有限公司承辦,中國文學界泰斗、中國散文學會名譽會長、《人民日報》社高級編審、著名作家石英,中媒文化藝術交流工作委員會主席、酈道元文學院執行院長、中大視界文化傳媒產業(北京)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林臏,北京寫作學會文化藝術促進會副秘書長、南國文學社社長兼總編、酈道元文學院常務副院長盧小夫,北京寫作學會文化藝術促進會副主席、原山東省委口岸辦主任于春生,中媒文化藝術交流工作委員會副主席吳景晨,中媒文旅文化產業發展工作委員會副主席王志勇,中媒文旅文化產業發展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馬憲鋼,安陽市北關區政協副主席趙成宇,安陽市北關區政協黨組成員、關工委執行主任李忠義,安陽市豫北釀酒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李文龍,安陽縣瓦店鄉杜莊村第一書記杜春成等有關領導及全國五十余名作家齊聚古都安陽,參加了此次盛會。12日上午,酈道元文學院首屆高級研修班舉行了開班儀式,中國林業生態作家協會主席、人民文學編審楊海蒂,漢中市原文聯副主席、作協主席、南國文學學術顧問李漢榮及著名作家楊年華、成再耕、韓光、沈裕慎、孫滟波、王友明、吳人民、李景等發來賀信和賀電,祝賀高研班和論壇隆重開幕。安陽市北關區政協副主席趙成宇致歡迎詞,酈道元文學院常務副院長盧小夫講話,學員代表安徽省來安縣作家協會主席魏來安進行了發言。中國文學界泰斗、中國散文學會名譽會長、《人民日報》社高級編審、著名作家石英為學員做了《中國文學的發展現狀及散文創作的創新》專題講座。他圍繞著生活閱歷講述了自己的創作歷程與文學創作體驗,從寫生活和寫思想、寫作技巧探究、寫作側重點等三個方面展開論談,石老娓娓道來,以樹立人間正氣為主線,以“感恩”為本心,以愛憎分明為情感源泉,要用情用心去寫作。他講寫作,品詩詞,講閱歷,唱京劇,講感悟,提希望。在互動環節上,石老答疑解問,一度把氛圍推向了高潮。本次散文創作講座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與會者紛紛表示收獲良多,今后要力爭創作出反映新時代面貌和藝術魅力的散文作品,促進我國文學事業不斷發展。著名作家魏來安、楊虹、陳金炫、蒲忠漢、王銀柱、袁鐵山、陳寶璐、應滿云、劉天德、袁鐵甲、楊艷、劉遠翔、李婷、史曉利、趙麗萍、司萬迪、尚世寧、康衛星、楚國華、陳濱、劉偉、姚偉、司自鐸、秦廣林及來自全國各地的五十余名作家齊聚古都安陽,聆聽專家講座。高研班和論壇還舉辦了全國著名作家看杜莊、全國著名作家探訪千年醇漿洹河玉液、石英收徒拜師儀式等系列活動。來自全國各地的作家到紅旗渠、殷墟博物苑、中國文字博物館等地進行現場教學。中媒文化藝術交流工作委員會主席、酈道元文學院執行院長林臏在開班儀式上要求,希望作家們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胸懷“國之大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聲音,堅守中華民族精神家園,進一步提升文化傳承使命感和責任感,為中華文化的繁榮發展做出不懈努力。(陳濱 史超君 桑星星)來源:中國網2024-09-27
-
酈道元山水文學院研討會在京舉行為進一步推動我國文藝事業的繁榮發展,近日,酈道元山水文學院研討會在北京舉行,中國散文學會名譽會長、《人民日報》社原高級編審石英,中國散文學會常務副會長紅孩,著名軍史專家、北京市石景山區作協主席李金明,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解放軍報原政工部主編凌翔,中國作家協會員、北京鍵川文化中心主席胡松夏,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理事、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辛茜,中華現代文學藝術促進會執行主席、北京寫作學會文化藝術促進會執行主席、酈道元山水文學大賽組委會執行主任林臏,《青年文學家》雜志社總編輯助理李曉玲,北京寫作學會文化藝術促進會副秘書長、中華現代文學藝術促進會南國作家學會主席、青年文學家南國文學理事會主席盧小夫等參加研討會,會議由李玉森主持。會議指出,酈道元山水文學院以酈道元命名,既是為了紀念這位杰出的地理學家,也是希望新一代作家能夠繼承傳統,把中國的山水文學推向新的高峰。酈道元山水文學院能夠架起作家、作品、讀者之間的橋梁,通過簽約名家、挖掘新銳,整合優質的作家作品資源,拓展培訓交流途徑,培養更多文壇的后備力量,為推動優秀文學作品的創作和出版提供重要保障,夯實文學發展的土壤。酈道元山水文學院執行院長、北京寫作學會文化藝術促進會執行主席、中國現代文化網總編林臏說,酈道元山水文學院將圍繞“出優秀作家,創優秀作品”為主線,在扶持創作出版、培養文學新人、向大眾普及文學、促進對外交流等方面探索促進文學創新與發展的模式,推動中國文學的發展。酈道元山水文學院院長為石英在講話中指出,全國文藝界深入學習貫徹落實講話精神,呈現了新的變化、新的氣象,創作活力持續迸發,精品力作不斷涌現,隊伍面貌發生可喜變化,文藝事業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期。酈道元山水文學院的成立,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實際的有力舉措,相信通過酈道元山水文學院活動的開展,能夠為文學創作提供一個重要的平臺和窗口,聚攏當代名家,展示創作成果,架起作家、作品、讀者之間的橋梁,幫助人們更好地了解文學,熱愛文學,用書香浸潤社會,用文化滋養心靈。希望廣大作家以創作優秀作品為己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忘初心,潛心創作,熱情謳歌偉大的時代,講述精彩的中國故事,弘揚中國精神,推動更多質量上乘、人民喜愛的文學精品,以豐碩的成果努力攀登文學的高峰。2024-09-27
-
酈道元山水文學院專家風采選登石 英:原名石恒基,筆名熒光。1961年畢業于南開大學中文系。原《人民日報》文藝部副主任,高級編審。中國散文學會名譽會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7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長篇小說《火漫銀灘》等,詩集《故鄉的星星》等,散文集《秋水波》《母愛》等,中篇小說《文明地獄》,傳記文學《吉鴻昌》,專著《怎樣寫好散文》等50余部,計1000萬字。長篇小說《同在藍天下》《離亂之秋》均獲天津市魯迅文學獎,散文《武夷山的雨》獲天津市作品一等獎,《廈門風韻》獲中國報紙副刊好作品一等獎。 張欣民: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高級編輯,中國冶金作家協會主席。幼年隨全家遷入北京良鄉。青年時期在房山插隊勞動,招工進首鋼當工人,在《首鋼報》當記者,后調《中國冶金報》任編輯。著有《叩開神秘王國的大門》《煙殤》等紀實文學。詩歌、散文、小說、報告文學散見《北京文學》《作家天地》《工人日報》《映像》《北京日報》《北京晚報》《中國冶金報》《中國青年報》《青年文摘》等報刊和文摘。 楊海蒂:中國林業生態作家協會主席、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碩士生導師、《人民文學》編審。 著有文學作品多部,作品入選百余種選本、選刊、年鑒、排行榜、教材教輔讀本,并被應用于高考和中考試題;部分作品被譯介國外、被譯多種少數民族文字。曾獲豐子愷散文獎、孫犁文學獎、絲路散文獎、北京文學獎、六盤山文學獎、中國.大河詩歌獎、全國優秀報告文學征文一等獎等。 李金明: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石景山區作協主席,原北京軍區政治部文藝創作室專業作家,參軍四十多年來,圓滿完成了上級賦予的任務。先后發表散文、小說、評論、報告文學等數千篇,著有散文集《山的回憶》,中篇小說集《小城三怪》,長篇紀實文學《陷寇汪洋》《紅色高參》《華北軍區野戰軍征戰紀實》《黃埔對決》等十多部,曾獲全國圖書獎和解放軍圖書獎。部分作品在海外出版。 凌 翔:解放軍報高級編輯,主編,原總政治部軍區軍兵種報刊副刊獎評委,軍事百科知識命題專家組成員。先后在海軍出版社、《當代海軍》雜志社、《人民海軍》報、《解放軍報》工作,退休前兼任長征出版社、長城出版社社長。出版《科爾傳》《李光耀傳》《中國海軍》《兩片海》《艦旗下的秘密》《永遠的八一軍旗》《漂浮在海上的尊嚴》等各類圖書一百多種,主編策劃了《當代實力派作家美文自選集》《閱美文叢書》《凌翔閱讀叢書》等數百本美文選集。 李漢榮:著名詩人、散文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陜西省政協委員。筆名牧童、林中河,陜西勉縣人。1984年開始發表作品。199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為當代作家。亞洲發行量最大雜志《讀者》簽約作家。曾任中學教師、司法局副局長、文化館副館長,陜西《漢中日報》高級編輯,陜西省政協委員,作品入選全國中學語文課本。被評為陜西省“四個一批人才”,任漢中市文聯副主席、漢中市作家協會主席。作品在《人民文學》《人民日報》《詩刊》《小說月報》《青春》《散文》《散文百家》《星星》等海內外100多家報刊發表詩歌、散文、隨筆、雜文、小說約2000多篇(首)。 林 臏:筆名曉健、軒宇、醉雨石,中國民主建國會會員、中國通俗文藝研究會理會,現任中國現代文化網(報)執行總編、中媒文化藝術交流工作委員會主席、北京寫作學會文化藝術促進會執行主席、央代CGTW制播分離中心《放飛夢想》欄目總監、中大視界文化傳媒產業(北京)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315消費文化網法治頻道總編。作品曾在《人民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團結報》《中國信息報》《西部時報》《科技信息報今日文教周刊》《河南日報》《中華視點》《河南法制報》及中央、省市媒體發表兩千余篇文章。先后榮獲“全國十大杰出青年”、“中國文化創新企業專家”等榮譽稱號。 盧小夫:筆名曉夫,14歲開始發表作品于國家級報刊。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北京寫作學會副秘書長、315消費文化網副主編、《中國現代文化報》副總編、中華現代文學藝術促進會南國作家學會主席、青年文學家南國文學作家理事會主席、原西部散文學會副主席、南國文學社長兼總編,第二、三屆酈道元征文比賽組委會常務副主任,第二、三、五屆中國當代實力作家推選活動組委會常務副主任,著有散文集《待到梨花落》《在水一方》。 劉天德:筆名光磊,中共黨員,曾任界首市公安局機關黨委書記,現任局指揮中心臺長、局文聯主席,安徽省、公安部作協會員。先后在國家、省、市報刊雜志發表詩文200余篇,其中30余篇獲獎。先后入選《中國社會發展戰略研究文匯》《中國奇案紀實》《中華大地之光》《共和國之盾》《調查與研究》等刊物,出版長篇小說《愛情日記》《警徽閃爍》《高墻內的女人》,電視劇本《父愛》擬由公安部文化局出版,均獲國家著作權專利。 吳人民:中國散文學會、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山東省散文學會、詩詞學會、山東老干部詩詞協會和書畫協會會員,青年文學家雜志理事、青年文學家南國文學社作家理事會秘書長、中華現代文學藝術促進會南國作家學會秘書長、西散南國文學社副社長,第三屆全國酈道元山水征文大賽組委會副主任等。作品在今日頭條、搜狐、百度等媒體發表,多次在全國、省、市大賽中獲獎。2024-09-27
-
酈道元山水文學院簽約作家風采選登劉天德 筆名:光磊,中共黨員,曾任界首市公安局機關黨委書記,現任局指揮中心臺長、局文聯主席,安徽省、公安部作協會員。先后在國家、省、市報刊雜志發表詩文200余篇,其中30余篇獲獎。先后入選《中國社會發展戰略研究文匯》《中國奇案紀實》《中華大地之光》《共和國之盾》《調查與研究》等刊物,出版長篇小說《愛情日記》《警徽閃爍》《高墻內的女人》,電視劇本《父愛》擬由公安部文化局出版,均獲國家著作權專利。 于春生 原山東省口岸辦主任。山東作家協會會員,山東散文學會會員。先后榮獲“中國實力派優秀作家”、“中國最美作家”、“國際華人優秀作家”等榮譽稱號。所寫散文多篇在全國文學創作大賽中獲獎。其中,《母親的壽衣》榮獲“和平崛起?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全國文學創作大賽”散文獎特等獎;《醉美塞班島》、《塞班島觀海》、《清河碧水寄深情》先后榮獲“全國首屆、第二屆、第三屆酈道元山水文學大賽一等獎”等。 楊七七 1986年生,江蘇南京人。碩士研究生,法律專業。青年文學家南國文學社作家理事。自小學起發表散文、雜文,有多篇短評、通訊稿、散文隨筆見于今日頭條、搜狐、騰訊等各級各類報刊、雜志和網絡平臺。2022年度獲評青年文學家雜志社優秀作家稱號;2023年被授予全國第五屆中國實力派優秀作家。 夏桐柏 筆名:聽雨,現為中國散文家協會、中國現代作家協會、中國西部散 文學會、荊州市作家協會、中國散文網、國際詩歌網會員;西散南國文學社編委、審核部副主任。2018年入編《中國文藝風采人物辭海》一書。所撰文學作品多散見于《中國散文家》、《上海散文》、《西部散文選刊》并“散文界” 、“西散原創” 、 “齊魯文學” 、“西散南國文學” 、“湖北文學季刊” 、“天津散文” 、“中國散文網” 、“國際詩歌網”等多家雜志紙 刊和文學網絡平臺。曾先后在“李煜文學獎” 、“酈道元山水文學大賽” 、“中國當代散文精選” 、“中國最美游記” 、“中外詩歌散文邀請賽”等全國性征文大賽活動中多次獲獎。有作品入編《中國詩文書畫 家名作金榜集》、《中國當代作家書畫家名作典藏》、《中國當代散文精選300篇》等文集。曾撰寫、導編監利‘98抗洪11集大型文獻紀錄專題片《紀大決戰》和《躍出水鄉的輝煌》等10多部新聞專題 片解說詞并合成。著有散文集《走向遠方》。 李 婷 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東莞市作家協會會員、世界漢語文學作家協會會員、《東方散文》雜志總編助理、《海河文學》雜志副主編、《青年文學家》雜志理事、南國作家學會理事。自由撰稿人,已在各種報刊和網絡平臺發表作品上百篇,多家雜志和網絡平臺的簽約作家。已出版散文集《圭江流韻》。曾獲:“首屆國際東方散文獎”優秀獎;首屆“海河杯”全國文學征文大賽一等獎;首屆“曲江樓觀杯”全球華語散文大賽三等獎;首屆“城郎老酒杯”中國散文大賽三等獎;第二屆“曲江樓觀杯”全球華語散文大賽二等獎;第十二屆“文化名城 幸福東莞”全國征文大賽三等獎;首屆“南國杯”全國征文大賽三等獎;梅娘文學獎;西散南國文學社2019年“我和我的祖國”征文賽二等獎;第二屆國際東方散文獎一等獎;首屆“曲江海洋極地公園杯”全球華語散文大賽二等獎。 蒲忠漢 男,陜西漢中人,大學文化,陜西金融作家協會會員,赤土嶺文協會員。長期供職于金融機構,喜好文學。先后在赤土嶺文協、當代文學、西散原創、大家文學、西散南國文學等發表散文、游記和詩歌多篇。獲首屆“天漢杯”征文暨雙年度大家文學獎天漢獎和第五屆中國當代實力派作家獎。 陳金炫 長期在鐵路工作,開過火車,干過宣傳,從事過行政、黨務等工作。從1990年起開始業余散文等創作,作品散見于《人民鐵道》《福建日報》《廈門日報》《廈門晚報》《上海鐵道》《西部散文選刊》《青年文學家》等報刊雜志。著有散文集《靜靜的古樟樹》。2018年加入福建省作家協會、中國鐵路作家協會,2022年加入中國散文學會。出版散文集《靜靜的古樟樹》被龍巖市博物館收藏,作品多次在全國賽事上獲獎,并榮獲“優秀作家”稱號。 唐志祥 筆名:與共和國同成長,現為中國散文學會、中國散文詩作協、中國現代文學作協、中國鄉村作協、中國作家網、中國西部散文學會、中國散文家、山東省散文學會、四川省散文詩學會、南國作家協會、酒泉市作協等會員。作品多次在全國征文大賽中獲獎,被授予“中國當代實力派優秀作家”、“2020最美作家”榮譽稱號。 李軍選《中國現代作家協會》會員、《青年文學家雜志社》理事會理事、中國詩歌網藍V詩人,現代詩歌網駐站詩人。作品發表于《文學天地》《青年文學家》《現代作家文學》《現代詩歌網》《中國詩歌網》《南方詩潮》,《西部文學藝術》,《蘭娟雅苑》,頭條,等刊物。業余時間喜歡讀書看報寫作。 楊 艷 安徽來安人,私企財務工作者。自幼愛好文學,現為南國作家協會會員,縣作協會員、省詩協會員、《青年文學家》理事,滁州分會副秘書長。作品在多家報刊及網站刊發,作品在全國第三屆酈道元山水文學大賽中榮獲三等獎。 陳劭平 喜用筆名青瓦、瓦叟,福州人。供職于省直機關,已退休。現為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書法家協會會員,省人大書畫院副秘書長、屏山書畫院書畫師,福建省社會建設研究會會長。從小讀點哲學,喜歡詩詞書畫,參加省內外一些展賽并獲獎。在國內核心期刊上發表過諸如《談民主的非服從性和可操作性》《百年紅樓辨真假——還〈紅樓夢〉后四十回一個公道》等論文。2010年,論文《試論〈大學〉與書法》在第三屆梁披云杯大展上獲獎。 蘆洪彥 筆名洪彥,黑龍江齊齊哈爾市人,南國作家學會理事,《中國愛情詩刊》在線詩人。作品發表于《人民日報.人民號》《中國詩歌網》《西散南國文學》《中國愛情詩刊》《蘭娟雅苑》《風華詩刊》等媒體平臺。 應滿云 中國詩歌學會會員,浙江省作家協會會員,寧海傳媒集團四級調研員。曾在《文學港》《文學報》《人民日報》《浙江詩人》《散文詩世界》《延河》《江南詩》《詩潮》《詩歌月刊》《星星》等報刊發表詩歌200余首,并有作品入選《中國年度詩歌》《當代文學大典》等多種選本。有作品榮獲柔石文學獎、“屈原杯”全國文學作品獎、“天漢杯”中國雙年度大家文學獎、《中華文學》2022年度詩歌獎等多項獎項。詩集《閑云記》被評為寧波市第三屆城市書單獲獎圖書。 袁鐵山 天津市人,1950年生,中共黨員。畢業于南開大學,曾參與大學教科書《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編輯、寫作。在部隊曾榮立“兩次三等功”,得到中央電臺、軍報、戰友報宣傳報道。現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中國紀實文學研究會會員,香港大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天津詩詞學會會員。天津久萍詩社副社長,書香詩社黨支部書記、副社長。上海華高詩社總編。中華福苑詩詞學會副會長,《中華福苑詩典》責任主編,《福苑杯?中華當代名家詩典》責任主編,《福苑流韻》顧問。2019年榮獲CCTV央視禮賓書“福苑杯”詩詞大賽冠軍,2020年榮獲“世界文化名家”詩詞大獎賽一等獎。2023年5月1日榮獲全國第二屆“福苑杯”詩詞大獎賽一等獎。作品散見各大詩刊平臺。 袁鐵甲 天津詩詞學會、中華詩詞學會、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久萍詩社副秘書長,中國散文網創作委員會副主席,高級作家。2022年 作品多次獲得全國文學大賽金獎;散文網中外文學大賽一等獎;發表多篇小說、散文、詩歌;獲得中國作家年鑒兩次特等獎。2023獲得酈道元、書畫網,全國文學大賽一等獎。陳寶璐 筆名亮劍,漢族,山西晉城人,高級政工師。退役軍人,現為山西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西部散文學會會員,中國現代作家協會理事,《青年作家》雜志理事會理事,中國散文網作和散文悅讀微刊專欄作家,山西晉城市建筑行業企業管理專家。散文作品先后在《山西日報》《西部散文選刊(原創版)》《太行日報》《長治日報》《太行文學》《鳳臺文學》《黃河文學》《三角洲》《青年文學家》《晉城建筑業》《西部散文選刊》,西散原創初語閱、詩文音樂社、紅果頭條、太行子、夢之路聯盟、中國詩歌文學精品、沁水文學、品味園、散文悅讀、花開心靈驛站、東方云文學、華豫文苑、今日頭條、北京頭條、等報刊微刊平臺發表。有作品入選《鴻烈精品散文集》《文采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卷》,作品《春雨飄窗唯美如詩》獲第七屆中華中外詩歌散文聯賽一等獎。作品《漸遠的秋唯美著生命的等待》獲第八屆“相約北京”全國文學藝術大賽一等獎。作品《盛夏蟬鳴,撩起我內心的漣漪》獲得2021年“三亞杯”全國文學大賽金獎。作品《三月的轉角,春色醉染了時光》獲得2022年第九屆“相約北京”全國文學藝術大賽一等獎。作品《回眸春已成暖》獲得2023年全國酈道元山水文學大賽一等獎。在第五屆中國當代實力派優秀作家評選中授予中國當代實力派優秀作家稱號。雷大畢 筆名雷恒潤,男,畬族,1962年10月生,中共黨員,福建省寧德市霞浦縣人。現為福建省寧德市作家協會會員、福建省寧德市文藝家協會會員、霞浦縣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鄉村人才庫終身作家、《東方散文》雜志社簽約作家、天津散文研究會會員、中國詩歌網認證詩人、青年文學家南國文學理事會理事、中國詞網認證詩人、多篇文章散落于《青年文學家》《中國鄉村》《東方散文》等紙刊及《天津散文微刊》《大雅散文》《中鄉美文化》《天府散文微刊》《西散南國文學》《中國詩歌網》《中國詞網》《雙馨文苑》等網絡平臺。多篇文章入選文集,獲獎若干。 劉運德 中共黨員,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公安管理系畢業,安徽省界首市公安局原副政委(已退休),安徽省作協會員,《青年文學家》南國文學社理事。先后有500余篇文章在《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光明日報》《安徽日報》和《人民公安》《啄木鳥》《中國火炬》《東海民兵》《警探》《青年文學家》《中國當代散文精選》《安徽文學》《勃海風》《文學縱橫》《文學月報》《中華風》《世界漢語文學雜志》等發表,多篇文章在國家、省、市等各項比賽中獲得大獎。出版《劍與盾》《警魂》《忠誠》三部選集,第四部散文集《椰風》正在編印中。劉遠翔 筆名飛遠。華中農業大學圖書館副研究館員。榮獲“和平崛起”全國詩文大賽小說銅獎,湖北省云舟專題二等獎,第四屆湖北省高校圖書館“館員風采”大賽“征文”比賽個人一等獎等。作品散見《微型小說選刊》《小說林》《四川人文》《青年文學家》《大渡河》等。有作品譯介國外。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微型小說學會會員,天津散文研究會會員,中華精短文學學會湖北省優秀會員及湖北分會副會長,甘肅隴東黃土地文學社名譽主席,《青年文學家》雜志理事。《精短小說》《渤海風》《東方散文》《文學百花苑》雜志簽約作家。出版小小說集《寸草心》。魏來安 字旭,筆名秋楓,男,安徽定遠縣人。原來安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機關黨委書記,來安縣作家協會主席,滁州市散文家協會副主席;安徽省作家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散文家學會會員、中國現代作家協會副秘書長。《青年文學家》作家理事會滁州分會主席,《黃河文藝》副主編。2024-09-27
-
酈道元文學院酈道元文學院是由國家文旅部《中華英才》雜志社、北京寫作學會聯合成立的酈道元山水文學大賽組委會和中國現代文化網、315消費文化網文化頻道、南國文學社聯合發起成立,中大視界文化傳媒產業有限公司負責運營,2023年5月在北京成立并召開座談會,受到國家有關部委領導、專家、學者及社會各界的贊譽。 酈道元文學院以多年積累形成的優質原創品牌資源、作家資源和內容資源為立足點;以政府引導、企業運作方式籌建而成;以扶持創作、出版、培養文學新人,向大眾普及文學,促進對外交流等方面為發展方向,共同探索和促進新時代文學創新與發展的新模式。酈道元文學院領導顧問 陳培倫 陳培倫 1953年8月出生,山東單縣人。原國家文化部老干部局副局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全國美術考級評審委員會委員,文化部文化市場發展中心藝術評估委員會委員,中國書畫收藏家協會藝術顧問,香港美術家協會藝術顧問,中國畫創作研究院院長。多年來致力于書畫藝術的創作與研究,并得到李鐸、劉大為、張道興、龍瑞等老師的悉心指教.其國畫作品清新雋永.空靈秀逸,意境深遠.格調高雅。其書法作品以隸書見長.樸厚勁秀,寬博莊重。作品曾多次參加全國、全軍及國外書畫交流展,并多次舉辦個人畫展。出版有《陳培倫畫集》、《陳培倫寫生作品》。顧問 王 謹 王 謹 人民日報海外版原副總編輯,原名王金球,筆名梅仁、謹弘。湖北省黃梅縣人,生于1949年9月,中共黨員。1986年畢業于中國社會學院研究生院新聞科系,獲碩士學位。1969年入伍,開始從事部隊文學創作。1975年調入人民日報社,歷任《人民日報》編輯、主任編輯、高級編輯。《人民日報(海外版)》總編室副主任,要聞與社會部主任、副總編輯。中國新聞獎暨全國人大好新聞評選委員,全國人大新聞協會常務理事,中國環境記協常務理事。著有散文集《西行紀聞》《南部寫真》,散文隨筆集《如歌歲月》,新聞文集《大門打開之后》及長篇報告文學《兒童的福星》。在《人民日報》發表新聞作品300多萬字。作品《在海峽那邊》獲全國“海峽情”征文二等獎,《歷史性選擇》獲第二屆中國新聞獎。顧問 楊廷欣 楊廷欣 籍貫:山東平度,工學碩士。原解放軍總后勤部某研究所所長、科技委員會主任、專家組組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副軍職后勤裝備專家,博士生導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總后勤部科技銀星。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顧問 張欣民 張欣民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高級編輯,中國冶金作家協會主席。幼年隨全家遷入北京良鄉。青年時期在房山插隊勞動,招工進首鋼當工人,在《首鋼報》當記者,后調《中國冶金報》任編輯。著有《叩開神秘王國的大門》《煙殤》等紀實文學。詩歌、散文、小說、報告文學散見《北京文學》《作家天地》《工人日報》《映像》《北京日報》《北京晚報》《中國冶金報》《中國青年報》《青年文摘》等報刊和文摘。顧問 李金明 李金明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石景山區作協主席,原北京軍區政治部文藝創作室專業作家,參軍四十多年來,圓滿完成了上級賦予的任務。先后發表散文、小說、評論、報告文學等數千篇,著有散文集《山的回憶》,中篇小說集《小城三怪》,長篇紀實文學《陷寇汪洋》《紅色高參》《華北軍區野戰軍征戰紀實》《黃埔對決》等十多部,曾獲全國圖書獎和解放軍圖書獎。部分作品在海外出版。顧問 楊海蒂楊海蒂 中國林業生態作家協會主席、《人民文學》編審。著有文學作品多部,大量作品用作各種試題,被譯多種外國和少數民族文字,入選數百種選本、選刊、年鑒、排行榜、教材教輔讀本。獲豐子愷散文獎、孫犁文學獎、絲路散文獎、北京文學獎、六盤山文學獎、中國·大河詩歌獎、全國優秀報告文學征文一等獎、“新都市小說”二等獎等,長篇散文《這方熱土》入選國家“首批(10本)生態文學推薦書目”和“國家公園建設成果展”。顧問 凌 翔 凌 翔 解放軍報原高級編輯、主編,原總政治部軍區軍兵種報刊副刊獎評委,軍事百科知識命題專家組成員。先后在海軍出版社、《當代海軍》雜志社、《人民海軍》報、《解放軍報》工作,退休前兼任長征出版社、長城出版社社長。出版《科爾傳》《李光耀傳》《中國海軍》《兩片海》《艦旗下的秘密》《永遠的八一軍旗》《漂浮在海上的尊嚴》等各類圖書一百多種,主編策劃了《當代實力派作家美文自選集》《閱美文叢書》《凌翔閱讀叢書》等數百本美文選集。院長 石 英 石 英 原名石恒基,筆名熒光。1961年畢業于南開大學中文系。原《人民日報》文藝部副主任,高級編審。中國散文學會名譽會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7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長篇小說《火漫銀灘》等,詩集《故鄉的星星》等,散文集《秋水波》《母愛》等,中篇小說《文明地獄》,傳記文學《吉鴻昌》,專著《怎樣寫好散文》等50余部,計1000萬字。長篇小說《同在藍天下》《離亂之秋》均獲天津市魯迅文學獎,散文《武夷山的雨》獲天津市作品一等獎,《廈門風韻》獲中國報紙副刊好作品一等獎。執行院長 林 臏 林 臏 筆名曉健、軒宇、醉雨石,中國民主建國會會員、中國通俗文藝研究會理會,現任中國現代文化網(報)執行總編、中媒文化藝術交流工作委員會主席、北京寫作學會文化藝術促進會執行主席、央代CGTW制播分離中心《放飛夢想》欄目總監、中大視界文化傳媒產業(北京)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315消費文化網法治頻道總編。作品曾在《人民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團結報》《中國信息報》《西部時報》《科技信息報今日文教周刊》《河南日報》《中華視點》《河南法制報》及中央、省市媒體發表兩千余篇文章。先后榮獲“全國十大杰出青年”、“中國文化創新企業專家”等榮譽稱號。常務副院長 盧小夫 盧小夫 筆名黑老曉夫,14歲開始發表作品于國家級報刊。《中國現代文化報》副總編、酈道元文學院常務副院長、北京寫作學會文化藝術促進會副秘書長、315消費文化網副主編、青年文學家雜志社南國文學作家理事會主席、中華現代文學藝術促進會南國作家學會主席、西部散文學會副主席、中國現代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南國文學社長兼總編。著有散文集《待到梨花落》《在水一方》、詩集《修改》。副院長 魏來安 魏來安 男,字旭,筆名,秋楓。安徽定遠縣人、畢業于安徽大學法律系。原來安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機關黨委書記(退休),來安縣作家協會名譽主席(原主席)、滁州市散文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現代作家協會副秘書長、《青年文學家》理事會滁州分會主席;安徽省散文家協會理事、陜西省漢中市赤土嶺文協顧問、南國文學散文平臺副主編、《黃河文藝》副主編;安徽省作家協會會員、安徽省詩歌學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散文家學會會員、中國紀實文學會會員,魯迅文學院安徽作家研修班學員結業;《南邊文藝》、《中散北戴河基地》簽約作家。受聘北京世紀百家國際文化發展中心《百家編輯部》特約編輯;任散文集《歲月的旋律》,《角落里的琉璃》主編。副院長 陳寶璐 陳寶璐 筆名亮劍,中共黨員,大學學歷,山西晉城人,高級政工師,國企高管。現為山西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現代作家協會理事,中國西部散文學會會員,中國散文網和散文悅讀微刊專欄作家,酈道元文學院簽約作家,酈道元文學院副院長。2018年以來,有500余篇散文作品先后在國家,省,市級報刊、全國優秀文學作品精選集及全國30余家文學微刊發表。8次獲得全國文學大賽大獎。2013年獲得第五屆中國當代實力派優秀作家稱號,同年入選《中國文藝家大辭典》。副院長 劉天德 劉天德 筆名:光磊,安徽省界首市公安局機關黨委書記、界首市作協主席,公安局指揮中心臺長、局文聯主席,安徽省、全國公安作家協會會員。酈道元文學院副院長等職。先后在國家、省、市報刊雜志發表詩文600余篇,其中30余篇獲獎。先后入選《中國社會發展戰略研究文匯》《中國奇案紀實》《中華大地之光》《共和國之盾》《調查與研究》等刊物,出版長篇小說《愛情日記》《警徽閃爍》《高墻內的女人》3部,均獲國家著作權專利。《父愛》(電影文學劇本)榮獲第三屆酈道元文學一等獎、第五屆中國最有實力派優秀作家;最近又榮獲第二屆世界華人文學獎?中國年度獎——《高墻下的女人》(長篇小說)、優秀電影劇本獎——《父愛》(文學劇本)等。副院長 應滿云 應滿云 中國詩歌學會會員、浙江省作家協會會員、寧海縣作家協會主席、寧海傳媒集團三級調研員。曾在《詩刊》《星星》《中國詩歌》《詩歌月刊》《詩潮》《江南詩》《遼河》《延河》《文學港》《中華文學》《海南文學》《黃河文學》《神州文學》《名家名作》《世界華文作家》《文學報》《人民日報》等報刊發表詩歌200余首,有作品入選《中國年度詩歌》《中國年度散文詩》《當代詩歌2023年精選》等多個選本,并獲柔石文學獎、“中華杯”國際華人文學作品大賽獎、“魅力中國”當代詩歌散文大賽獎、“天漢杯”中國雙年度大家文學獎、《中華文學》年度詩歌獎等20多個獎項。詩集《閑云記》被評為寧波市城市書單獲獎圖書。通聯部主任 吳人民 吳人民 中國散文學會、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山東省散文學會、詩詞學會會員,青年文學家雜志理事、青年文學家南國文學社作家理事會秘書長、中華現代文學藝術促進會南國作家學會秘書長、西散南國文學社副社長,酈道元文學院通聯部主任。作品在今日頭條、搜狐、百度等媒體發表,多次在全國、省、市大賽中獲獎。全委會委員 于春生 于春生 原山東省口岸辦主任。山東作家協會會員,山東散文學會會員。先后榮獲“中國實力派優秀作家”、“中國最美作家”、“國際華人優秀作家”等榮譽稱號。所寫散文多篇在全國文學創作大賽中獲獎。其中,《母親的壽衣》榮獲“和平崛起?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全國文學創作大賽”散文獎特等獎;《醉美塞班島》、《塞班島觀海》、《清河碧水寄深情》先后榮獲“全國首屆、第二屆、第三屆酈道元山水文學大賽一等獎”等。全委會委員 陳金炫 陳金炫 中國散文學會會員,福建省作家協會、中國鐵路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攝影著作權協會、中國鐵路攝影家協會會員。散文作品散見于《人民鐵道》《福建日報》《廈門日報》《廈門晚報》《上海鐵道》《西部散文選刊》《青年文學家》《時代列車》等報刊雜志。著有散文集《靜靜的古樟樹》被龍巖市博物館收藏,作品多次在全國賽事上獲獎,并榮獲“優秀作家”稱號。全委會委員 蒲忠漢 蒲忠漢 男,陜西漢中人,大學文化,陜西金融作家協會會員,天津散文研究會會員,漢中赤土嶺文協會員。長期供職于金融機構,喜好文學。先后在赤土嶺文協、當代文藝、西散原創、大家文學、西散南國文學等發表散文、游記和詩歌多篇。獲首屆“天漢杯”征文暨雙年度大家文學獎天漢獎和第五屆中國當代實力派作家獎。全委會委員 王銀柱 王銀柱 中國詩歌學會、中國國際文藝家協會、河南省作家協會等22家全國各地文學會會員。北京神州雅海文藝研究院高級創作研究員、東方文藝研究院終身名譽院長、鄭州市作協常務理事、綠野詩報主編。全委會委員 袁鐵山 袁鐵山 天津市人,1950年生,中共黨員。畢業于南開大學,曾參與大學教科書《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編輯、寫作。在部隊曾榮立“兩次三等功”,得到中央電臺、軍報、戰友報宣傳報道。現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中國紀實文學研究會會員,香港大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天津詩詞學會會員。天津久萍詩社副社長,書香詩社黨支部書記、副社長。上海華高詩社總編。中華福苑詩詞學會副會長,《中華福苑詩典》責任主編,《福苑杯?中華當代名家詩典》責任主編,《福苑流韻》顧問。2019年榮獲CCTV央視禮賓書“福苑杯”詩詞大賽冠軍,2020年榮獲“世界文化名家”詩詞大獎賽一等獎。2023年5月1日榮獲全國第二屆“福苑杯”詩詞大獎賽一等獎。作品散見各大詩刊平臺。全委會委員 袁鐵甲 袁鐵甲 天津詩詞學會、中華詩詞學會、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久萍詩社副秘書長,中國散文網創作委員會副主席,高級作家。2022年 作品多次獲得全國文學大賽金獎;散文網中外文學大賽一等獎;發表多篇小說、散文、詩歌;獲得中國作家年鑒兩次特等獎。2023獲得酈道元、書畫網,全國文學大賽一等獎。全委會委員 楊 艷 楊 艷 安徽來安人,私企財務工作者。自幼愛好文學,現為南國作家協會會員,縣作協會員、省詩協會員、《青年文學家》理事,滁州分會副秘書長。作品在多家報刊及網站刊發,作品在全國第三屆酈道元山水文學大賽中榮獲三等獎。全委會委員 劉遠翔 劉遠翔 筆名飛遠。華中農業大學圖書館副研究館員。榮獲“和平崛起”全國詩文大賽小說銅獎,湖北省云舟專題二等獎,第四屆湖北省高校圖書館“館員風采”大賽“征文”比賽個人一等獎等。作品散見《微型小說選刊》《小說林》《四川人文》《青年文學家》《大渡河》等。有作品譯介國外。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微型小說學會會員,天津散文研究會會員,中華精短文學學會湖北省優秀會員及湖北分會副會長,甘肅隴東黃土地文學社名譽主席,《青年文學家》雜志理事。《精短小說》《渤海風》《東方散文》《文學百花苑》雜志簽約作家。出版小小說集《寸草心》。全委會委員 李 婷 李 婷 廣東省東莞市人,籍貫廣西北流。中國散文學會、中國西部散文學會、江西省作家協會、江西九江市作家協會、廣東東莞市作家協會、世界漢語文學作家協會會員。《東方散文》雜志總編助理、《海河文學》雜志副主編、《青年文學家》雜志理事、南國作家協會理事。自由撰稿人,已在《東方散文》 《東方作家》 《青年文學家》 《文學月報》 《渤海風》 《西南作家》 《西南文學》 《西部散文選刊》 《海河文學》 《東莞文藝》 《速讀》 《三角洲》 《人生與伴侶》 《文學百花苑》 《河南文學》 《黃河文藝》 《世界漢語文學》 《東莞日報》 《臨沂日報》 《天水周刊》 《淄博日報》 《作家文苑報》 《中國老年報》等國內各種純文學報刊發表作品兩百余篇,多家雜志和網絡平臺的簽約作家。出版散文集《圭江流韻》 《彭蠡流韻》 《東江流韻》。曾在全國各種文學大賽中榮獲等級獎項二十余次。獲得“世界漢語文學十年年鑒翹楚作家”榮譽稱號 、第二屆“中國當代實力派優秀作家” 榮譽稱號、“2021感動中國文化人物”殊榮,以及“共和國建設基層紅色經典新聞人物”殊榮,并光榮入編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推出的最全面、最基層、最有影響力、具有劃時代價值的宏著《國家記憶人物大典》 。全委會委員 楊 虹 楊 虹 筆名歸隱,居福建福州,以一顆赤子之心,擁抱自然,堅持原創,做最真實的自己,好學、敏思,樂享,不羈,專長音樂、寫作和植物畫,同城生活美學的倡導者和領航人。南國作家學會理事,青年文學家雜志理事會理事,西散南國文學簽約作家,中國文化報編輯,擁有個人工作室“一方閣藝術之家”。榮獲全國第三屆酈道元山水文學大賽一等獎,第五屆中國當代實力作家獎。2024-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