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玉蘭悠然開——趙美蘭女士之初印象
更新時間:2024-09-19 關注:60
春風輕拂的時候,憩園的玉蘭花又開了。
高空之下,紫、白、粉交相輝映,淡淡的香氣若有若無地飄散在空氣中。純潔的白,淡雅的粉,高貴的紫,讓進園散步的人屏息仰望,流連忘返,久久徘徊不愿離去,連園外經過的人,也被吸引或駐足凝神,或頻頻回望。
憩園很小,一座高臺,一個花壇,加之幾棵樹、幾叢花,雖與立交橋相鄰,卻是狹長而安靜。我愛在憩園散步,無論春夏、晨昏。在小園逗留的時光,成了我一天中最為愜意的美好時光。我在這里散步,與自家的狗兒嬉戲,在這里讀書……春天來臨的時候,我更多的是立在玉蘭樹前,靜靜地看著那一朵朵的蘭花在枝頭展現著自己的美麗。一陣風吹來,一樹的花兒輕輕顫動著,似乎在告訴人們綻放后豁然的歡愉。
愛這憩園的自然不只我一個,年幼的孩子,奔跑的少年,年輕的戀人,步履蹣跚的老人……都能在這里看到他們的身影。每天上午九點左右或下午四點左右,總能見到幾位老人,應該是住在附近的吧!老人們或是慢慢悠悠地踱著步、或是坐在木椅上曬太陽說著話。我們只是相遇,不曾交談。見到了微笑一下,算是打招呼。
我本是未曾留意過誰,但一位老人還是引起了我的注意。
她身材瘦小,短短的頭發花白卻整齊,衣著干凈得體。每次見到她,都會看到她左肩上挎一個布包。有幾次,我看到她坐在椅子上從包里掏出雜志在看,我才知道她的包里裝的是書。這個年紀的老人,外出帶書看的我還是頭回遇到,頓時讓我心生敬意--好雅致的一位老人。
機緣巧合,我和老人漸漸熟悉了。
深秋的一天,我正在玉蘭花前的木椅上看書,眼睛覺得疲倦的時候,抬頭去看玉蘭花時,恰巧看到她從不遠處走來,從容緩慢的步子,略帶微笑的平靜的臉,脖子上掛了一個白色的小方盒,不知道是什么。
“你好!來了?”我主動和老人打招呼。
“來了!”老人微笑著向我走來,輕輕坐在長椅的另一邊。我指著她脖子上掛的小白盒,問:“這是?”
“這是我聽的佛家的音樂?!彼χ卮穑f著低頭拿起小白盒對我講它的用法。
我笑著,我原本以為是為了防止老人走失用的呢!
隨后,我們很自然地聊起來,老人很健談,眼睛明亮,思路清晰而迅速,表達清楚而大方,她時而抿嘴傾聽若有所思,時而爽朗地哈哈大笑,時而把所經歷的故事娓娓道來……
通過交談,得知老人生于1933年,已經87歲,很上進,思路清晰,人也開朗。她說:“你以后就把我當朋友吧!”“當然,我早已把您當朋友了!”我應聲回答,我們相互留了姓名電話,我這才知道老人叫“趙美蘭”。不知為何,這名字居然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再見面,便已然老朋友一般了。我們聊家庭、工作,開心的事、煩惱的事,現在和過去……當然,以我聆聽老人講述為主。豐富的人生閱歷,猶如一本精彩的獨一無二的好書。第一次聊天時,我便在心中贊嘆,由衷地為她豎起大拇指:這樣坦蕩這樣努力度過一生,多么充實,多么有意義,雖然歷盡了艱辛卻又是多么幸福!能結識這樣一位老人,又是多么幸運!我也不禁捫心自問:當我老時,能不能也能如此知足且驕傲地回味,為了不虛度此生,我又當如何努力,才能不負此生來這世間一回?
她是一位催人奮進的使者,也是我認定的忘年交!
大年初一那天上午,我打電話給老人拜年。老人很高興,我也很開心。
后來的日子,陽光燦爛,我們也開始了忘年之交頻頻的“約會”,每次都是老人主動打電話--我能感覺到是和老朋友交流聊天,老人的真誠和投入。那時,恰逢我的假期,我也得閑,只要老人來電話,便欣然前往,和老人坐在憩園的長椅上聊聊天。
老人的話題很廣,如何把兒女送回老家堅持工作啦,去內黃下鄉如何艱苦啦,自己閨蜜如何錯失工作良機啦,大年初一動手備年飯招待三個兒子十幾口子一大家子人啦,大年初二如何“革新”去女兒家聚會啦……這其間,所聊話題可謂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然而,老人臉上始終掛著燦爛的笑,時而還會爽朗地大笑,時而又如同少女一般掩嘴而笑,之后又是一臉的云淡風輕,仿佛是在講述別人的故事。
講述最多的,是老人的丈夫——于半丁先生。半丁先生原名于保田,已于2019年因病去世。
當說到自己的丈夫,老人的話題更是滔滔不絕,一邊說著,一邊陷入了沉思,仿佛又回到了曾經的時光。
老人第一次打電話給我時,說有東西要給我,我們相約在憩園,她帶給我一本半丁先生的書。我們坐在憩園的玉蘭樹下,她讓我看半丁先生寫給她的一篇文章《我的愛妻》。我把這篇文章讀給老人聽,當我讀到年輕的半丁先生去學??赐瑯幽贻p的愛妻,老人一邊聽著,一邊露出少女般的微笑,臉上竟飛上兩片粉紅的暈,如那淡粉的玉蘭花一般。
后來,老人又送給我半丁先生的作品集、刊載采訪半丁先生文章的報紙,還有她自己出的一本懷念半丁先生的書。從言談中,我知道,從丈夫去世,她就開始這樣贈書了,她要用自己的方式,把先生的精神、先生的作品,傳播給更多的人,讓中國傳統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
半丁先生的作品,每幅都讓我嘆為觀止,其中有多體字作品,有甲骨文……作品行云流水,自然酒脫,或輕盈秀美,或遒勁奔放,技藝精湛,美不勝收??吹竭@些作品,油然生出一種敬意:一個人要有多么熱愛,付出多少艱辛才能習得這樣一手好字。我眼前仿佛看到一幅畫面:書桌前,儒雅的先生恣意揮毫,身旁一個瘦小的身影忙著折紙、倒墨、遞印章……
有一次,老人開著玩笑說起,有人說她和蔡先生的閑話,她常和蔡先生相伴去憩園散步。她爽朗地笑著回應嚼舌根的人——
“干啥去?”“搞對象去!”
一個率直勇敢的智慧老人!雖然只是說笑,卻展現了自己的坦蕩,她的生活,她的身心,完全以半丁先生為中心——先生去世,她整理他的遺物并精心設計展廳,把先生的作品展示給更多的人看,每時每刻,都在宣講先生的精神事跡,讓它發揚光大,她回憶和先生走過的七十年愛情與親情的歷程,沉浸其中,仿佛半丁先生還在身邊,她出的那本書,滿滿都是對此生與半丁先生相遇、相識、相愛、相伴深深的懷念、感激與眷戀。這樣的深情與堅貞,有幾人能夠體會?!
時時,老人的眼角里閃著淚光——相守七十年,從未有過爭吵,就這樣相濡以沫,這是何其幸運與幸福,這是怎樣的愛與深情?
我靜靜聆聽著,深深地感動著,我的眼睛也濕潤了。抬頭,看風中的白玉蘭,那般純潔,那般寧靜,那般從容,宛若女神般高貴。
三月八日,婦女節,現在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女神節”。在這一天,我去拜訪了我心目中的女神趙美蘭女士。
我們先在憩園相見,我到時,她正和她的朋友們聊天呢。在那里,我給女神以及她的朋友們拍了跳舞的視頻,老人們隨著音樂翩翩起舞,大家很開心,歡快的笑聲伴著春風飛上枝頭,粉的、白的、紫的玉蘭花輕輕搖擺,仿佛在為老人們鼓掌。
天色近晚,我與老人相伴回家,“參觀”了老人親手設計的于半丁作品展廳,可以說欽佩且震驚。三室一廳的居室,分書法作品、照片、收藏等幾部分展現了半丁先生輝煌的一生。這一切,都出自一直默默陪伴在他身旁的愛妻趙美蘭女士之手。從房門上的對聯,到屋里滿墻的作品……說是“陳列館”一點也不夸張。難以想象,這位八十七歲的老人在整理丈夫書稿、收藏時花費了多少心血!
“陳列館”對面是老人的住處,房子不大,收拾得極為整潔,沒有一件物品是隨意擺放的,而且讓人覺得舒適,用“一塵不染”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小小的陽臺向外延伸改建,成了優雅明亮的陽光房。窗外,一株桃樹迎面開放。房間處處顯示著老人生活的智慧,簡約、優雅,宛若美麗的蘭花,品質高潔。
不止如此,這位近九旬的老人,生活上極為簡單,卻從未放松過對精神及生命質量的追求。老人有張小書桌,每天她都要在那里看書、寫字,書桌上還擺放著平板電腦,上面有老人的微信,她每天都會在上面學習并與朋友們交流。她的朋友很多,用她自己的話講,她喜歡和愛看書的人做朋友,她自己很愛看書,尤其喜歡歷史類的,看電視也是看歷史劇或者關注時事。
結束了特殊的拜訪,走在回家的路上,夜色如水,而我心中,輕輕掠過一抹蘭花的清香,一株蘭花悄然綻放——她美麗、純潔、高貴,自在而悠然。(作者:河南省安陽市安林路小學教師 劉愛國)
-
上一篇:作家李金明榮膺第十屆冰心散文大獎
-
·“海上風·藝上海”詩書畫展暨藝術家上海采風活動開幕儀式在上海隆重舉行2024-11-21
-
·姚偉|細數時光2024-11-18
-
·北京石景山作協:淀上文學雄安創作基地揭牌儀式在雄安新區舉行2024-11-18
-
· 河南安陽:北關區第三幼兒園參觀消防救援大隊社會實踐活動2024-11-16
-
·中國散文學會、北京市石景山區作協黨建活動《志愿軍?存亡之戰》觀影座談圓滿結束2024-11-02
-
·妙筆丹青頌盛世 翰墨飄香書晚晴2024-10-27
-
·葉建華|相伴詩書追雅韻 悠然踐夢逐安康2024-10-27
-
·張振河書畫作品座談會在安陽書畫藝術館舉行2024-10-24
-
·劉運德 | 桂花情緣2024-10-24
-
·芳菲之歌——寫在張文化老師散文集《芳菲之家》再版發行之際202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