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升級陷阱翻新 旅游10大“套路”不可不防
更新時間:2024-09-15 關注:8686
買張機票被“搭售”保險;微信里報團被坑后無處投訴;花幾萬選購旅游套餐卡結果旅行社卷款跑路;隨著旅游業態和出游方式的多樣化,旅游市場中的消費陷阱也在不斷升級。出游前,攬客渠道增多、促銷秒殺頻現,讓消費者在咨詢預訂時不斷“中招”;出游中,《旅游法》限制了強制購物,但導游和購物店又玩起了誘導購物,消費者“被忽悠”時有發生;同時,大數據“殺熟”、機酒超售等模式更是令消費者防不勝防。
過去一年來,不少媒體都曝光了旅游消費中新涌現出的一些亂象和陷阱,而人民網旅游3·15投訴平臺也接到了數以千計的網友訴求。在3·15到來之際,人民網旅游頻道通過對這些鮮活案例的梳理和解讀,盤點出了旅游10大“套路”,為你揭開旅游中最意想不到的消費陷阱。
微信攬客
案例:
2017年6月8日,山西晚報登載的一篇報道稱,太原市民小敏(化名)通過一個微信公眾號報名參加北戴河三日游,但玩回來一肚子的郁悶,行程與宣傳嚴重不符,住的地方沒有熱水,很多景點也沒去成。后經調查發現,小敏是在“愛瘋客旅行”微信公眾號報名,而這個公眾號背后實際上是一家戶外運動有限公司,根本沒有取得旅行社運營資質。
點評:微信群、QQ群、老年協會、藥店保健會員、保險公司會員、車友會、驢友會、俱樂部等非旅行社組織的“活動”都有可能涉嫌無證攬客,而這種無資質的個體組織旅游必然存在極大風險,游客事后維權上也將增大難度。遇到此種情況,游客往往需要找當地工商部門投訴,因為投訴主體并不歸旅游部門管理。
秒殺陷阱
案例:
2017年11月11日,在人民網旅游3·15投訴平臺上,虞女士發布的一條投訴顯示,她雙十一在飛豬選購機票,飛豬特賣顯示往返機票含稅價格是2086元,于是虞女士立刻填寫乘機人信息,付款,可最終消費的機票款金額卻是原價,而不是特賣上顯示的活動價。飛豬隨后在平臺上向虞女士回復表示,價格需要以實際支付為準,同時飛豬稱由于航空公司公布的價格高于商家出票價格,因此不能滿足虞女士的賠償訴求。
點評:近年來,各大電商平臺為了吸引游客,頻頻推出各種特價、秒殺等促銷活動,但游客往往都是根本搶不到,或者即使搶到了也會被告知有各種出行限制。而像飛豬這樣先低價招徠生意,最后再把責任“踢皮球”給平臺商家和航空公司的也不在少數。目前各大在線旅游企業已很少大規模“燒錢”讓利,這時游客更應謹記“天上不會掉餡餅”這個硬道理。
坐地起價
案例:
雪鄉在去年底著實火了一把,不過原因卻是它的種種亂象,其中客棧坐地起價讓不少游客上了當。據澎湃新聞等多家媒體報道,2017年12月29日,網友“一木行”發文稱他和朋友提前半個月在網上預訂了一家名為“雪鄉趙家大院”的客棧三人炕房,預定時價格是276元一晚。沒想到入住后,客棧老板讓他們第二天換到很多人一起睡的大通鋪住,在“一木行”提出自己預訂了兩晚時,老板表示:“今晚住這房(三人炕房)我都沒讓你們補差價算不錯了!現在這房八百、一千隨便訂出去。”
點評:雪鄉的亂象在別處同樣存在,坐地起價賺得只是一時的買賣,要想長久的健康經營,口碑和誠信最為重要。而游客遇事應該敢于維權,第一時間向當地旅游主管部門投訴,切莫助長了不法商家的氣焰。
花樣搭售
案例:
2017年7月9日,在人民網旅游3·15投訴平臺上,網友“果醬阿”發布的一條投訴顯示,她于2017年7月8日在去哪兒網購買了武漢-北京的火車票4張,買時每張票默認附帶了30元保險費, 后因故退票,結果只收到了車票款,卻沒有收到120元的保險費。去哪兒網隨后在平臺上對此回復稱,確實在退票中存在未退保險費的情況,會單獨退還消費者。
點評:買一張機票,點完預訂支付后才發現自己除了機票以外還購買了保險、機場貴賓室、用車等機票以外的產品,這是去年很多人都遇到過的問題。這些花樣百出的搭售模式也成為了各大OTA的慣用伎倆,很多消費者并不需要的產品在預訂下單時均被默認勾選。雖然民航局發文嚴禁互聯網機票銷售“搭售”行為,但仍有一些企業在“頂風作案”。就在今年春運期間,一些OTA還通過推“加速包”等方式讓“搭售”模式再度翻新。游客一方面需要在下單時仔細辨認,另一方面也可考慮去航空公司官網訂票,避免“被搭售”。
預付跑路
案例:
從去年開始,人民網旅游3·15投訴平臺上陸續接到數十條關于“布拉旅行不退款”的投訴。多位游客均表示此前在布拉旅行APP上以預付的方式購買了旅游產品,可隨后向客服預約出行時間時,得到的回復均是預約已滿或暫時無法出行,之前已交的錢也不予退回。而就當很多游客還幻想著自己何時能夠出游時。今年3月5日,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檢察院通過官方微信發布消息稱,犯罪嫌疑人徐某、種某某通過“布拉旅行”微信公眾號、微博、APP等渠道對外發布旅游產品,在明知公司無實際履行能力的情況下,仍以低于成本價的價格進行超賣,至2017年底案發,二人騙取客戶預付款合計1.8億余元,目前已對二人依法批準逮捕。
點評:布拉旅行的情況已經不是個案,此前也有其他旅行社出現過類似的事情。預購、套餐卡等形式均是以低價誘騙消費者上當,不光是資金有風險,出游體驗也不會是高品質,因此游客仍需謹記理性消費,不要貪一時便宜吃大虧。
誘導購物
案例:
《旅游法》實施后,強制購物現象有所遏制,但誘導購物問題開始變得突出。過去一年,人民網旅游3·15投訴平臺接到多個關于誘導購物的投訴。其中,2017年1月4日的一條投訴顯示,楊小姐在西雙版納旅游時被導游帶到了一處傣家村寨,寨子里一個身著傣族服裝名叫小玉的解說員給楊小姐來了一場“洗腦”之旅。從介紹傣族文化、養生秘方,到端茶倒水、為客人排毒治病,博得了信任之后,終于推銷起了銀飾,可實際上這些銀飾都是一些假冒偽劣的次品。
點評:玉器店“交朋友”;“傣族姑娘”給游客洗腦推銷銀飾;藥材按“克”算;“賭石”騙局等騙術都是游客們在國內出游時經常會遇到的誘導購物騙局,而這一切的根源都是來自于“不合理低價游”。游客與其想方設法看穿騙局,不如遠離低價,自在出游。
數據“殺熟”
案例:
2018年2月28日,科技日報登載的文章中曝出了網友被大數據“殺熟”的經歷。文章指出,這位網友經常通過某旅行服務網站訂某個特定酒店的房間,長年價格在380元到400元左右。偶然一次,他通過前臺了解到,淡季的價格在300元上下。而他用朋友的賬號查詢后發現,果然是300元;但用自己的賬號去查,還是380元。
點評:不光是旅游行業,各類日常消費領域都有可能被互聯網公司進行大數據“殺熟”。同一商品向不同消費者提供差異性價格本身就是不公平的交易行為,大數據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的可以更好地為消費者服務,若進行違背道德的操作,就是可恥的套路和騙術。而消費者在預訂時,可以盡可能多地選擇一些比價平臺進行搜索,以此了解所預訂產品的真實價格。
假免稅店
案例:
據環球時報報道,2017年8月2日,日本電視臺王牌新聞欄目《NEWS ZERO》制作專題報道,曝光日本大型免稅店“M”欺騙中國消費者。報道中稱,“M”免稅店在日本擁有20間店鋪,年營業額超過500億日元。而這家免稅店主做的就是中國游客的生意,一般是先由導游將納豆的功效吹得天花亂墜,再將游客集體帶去免稅店購買相關保健品。然而調查發現,該免稅店所銷售的保健品中并不存在導游和店員吹噓的納豆酵素成分。
點評:近年來,澳大利亞、泰國、日本、韓國均被曝出有專坑中國游客的免稅店,外表看似正規,所售賣商品卻大多是質次價高的假貨。而作為游客,除了避免報低價購物團外,還應關注購物場所中是否有當地消費者,如果店內都是說中文的店員,也鮮有當地客人,十有八九是賣假貨的免稅店。
景區套票
案例:
2017年5月1日,在人民網旅游3·15投訴平臺上,高先生發布的一條投訴顯示,他去年帶著家人在天目湖南山竹海景區游覽時,景區官方窗口銷售的經典旅游交通套票190元/人,高先生表示只想買單程的小火車、地軌車、空中索道票,但景區表示只捆綁銷售往返票,不出售單程票。
點評:門票通過各種名目捆綁銷售是景區賺錢的一大套路,不少景區都是通過強制打包交通、演藝、小景點等內容向游客售賣套票。當游客失去了自主選擇權時,這其實已經成為了景區變相漲價的一種方式。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降低重點國有景區門票價格”,各地景區更應把工作重點放在如何提升景區服務品質上,而不是一味地靠賣套票攬錢。
機酒超售
案例:
2017年7月25日,新聞晨報登載的文章稱,陳女士去年提前1個月在萬豪國際集團官網上預訂了2晚萬怡酒店的“豪華特大房客房”,并支付了與房費同價的預訂擔保金。沒想到入住當晚趕到酒店時,卻發現因酒店客房超售無法入住。類似的超售情況還發生在機票上,網友丁丁在人民網旅游3·15投訴平臺上表示,他在攜程購買了從里斯本飛往巴塞羅那的機票,結果在里斯本機場辦理值機手續時只給了登機牌,卻沒有座位號,詢問后的結果是航班超售,要等旅客都上完再看有沒有位子,而最終這位網友也沒能順利登上這趟航班。而攜程在平臺上的投訴回復中也表示,確實存在超售情況,會給予客人補償。
點評:機票和酒店的超售行為現在仿佛成了行業的慣例,游客不論是通過OTA還是航空公司或酒店官網購買,都有可能“踩雷”。而對于超售現象,雖然游客事后可維權要求補償,但比較保險的做法還是在臨出發前多向航空公司或酒店確認,以免耽誤行程。
-
上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