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當代實力派書畫名家——李紅李紅,出生于書法名城安陽,現為中華現代文學藝術促進會書畫院副院長。自幼酷愛書畫,日積月累,漸入門徑,書畫作品既具有傳統功力,又富有時代氣息。曾多次參加書畫展覽及大賽并獲獎。書法作品在甘肅省文化廳舉辦的“伏羲杯書畫大賽”中榮獲優秀獎、湖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舉辦的“走進桃花源全國書畫大展”中榮獲優秀獎,并授予百杰中國書畫家稱號。入展中國書法家協會舉辦的“全國第五屆楹聯書法作品展”、中國書畫藝術研究院舉辦的“求是杯”大賽中榮獲銅獎、“第三屆中國書畫藝術華表獎”大賽中榮獲精品獎、“當代文人書畫藝術北京邀請展”中榮獲優秀獎、中國丁玲研究會舉辦的“紀念丁玲誕辰100周年全國書畫作品大賽”中獲優秀獎、紀念鄧小平誕辰100周年全國名人名家書畫大展獲優秀獎、“皇威杯中國書畫名家作品大賽”中獲“中國當代書畫藝術界終身藝術成就獎”榮譽稱號,中國電影家協會舉辦的“中國電影百年書畫大展”中榮獲佳作獎。韓國現代美術人協會舉辦的“國際書畫作品交流”邀請展中榮獲二等獎,在中國宋慶齡基金會舉辦的“紀念宋慶齡逝世二十五周年中華姐妹書畫作品展”中榮獲一等獎,在中國書畫報舉辦的“第四屆全國中老年書畫大賽”中榮獲優秀獎,甘肅省書法家協會舉辦的“全國龍字書法篆刻大賽”中榮獲優秀獎,在“首屆山水杯全國書畫大賽”中榮獲佳作獎。被授予“2020最美麗藝術家”榮譽稱號。2024-09-19
-
“致敬奮斗歲月”癸卯豐收節書畫名家邀請展開幕在京舉行2023年9月23日,癸卯秋分農民豐收節之際,“致敬奮斗歲月”癸卯豐收節書畫名家邀請展開幕暨現代書畫網展覽活動中心揭牌儀式在北京順義河北村民俗園舉行。此次書畫名家邀請展以回憶崢嶸歲月,致敬革命先輩,展現新時代新鄉村新發展,助力鄉村文化振興,以文化振興之“筆”繪鄉村振興之“景”為主旨,以書言志,以畫傳情,展現祖國建設巨大成就,表達廣大書畫愛好者愛黨、愛祖國、愛家鄉的真情實感。本次書畫名家邀請展由河北村民俗園、現代書畫網、北京河北村民俗文化有限公司、北京銘瑞曦商旅有限公司聯合發起,從征稿到書畫冊出版、書畫展開幕,僅一個月時間,收到來自全國的150多位書畫家的作品共計200多幅,入展作品195幅,其中中書協、中美協會員30余位。(南彩鎮黨委副書記、鎮長趙長松)(中美協會員、中央國家機關美術家協會常務副主席陳培倫)當日上午開幕式上,南彩鎮黨委副書記、鎮長趙長松首先致歡迎辭。中美協會員、中央國家機關美術家協會常務副主席陳培倫致辭。(中美協會員、人民畫院院長、現代書畫網藝術指導張仕森)(中作協會員、現代書畫網總編輯、本次書畫展組委會主任葉建華)(中國甲骨文書法藝術研究會理事、中國現代書畫家協會副會長、活動策展人笑琰(靳新國))中美協會員、人民畫院院長、現代書畫網藝術指導張仕森,中作協會員、現代書畫網總編輯、本次書畫展組委會主任葉建華,中國退役軍人就業創業服務促進會紅色文旅產業專業委員會主任周殿勝,《作家報》總編張富英;順義書協主席賈文龍、副主席米良成,順義美協主席萬寶江;參展書畫家代表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蕭寬,中書協會員、某軍事學院直屬單位原政治委員何勝勇,中書協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印刻委員會副主任張子說,中書協會員山東參展代表方晉平,河南安陽北關美協主席程文鳴,中國榜書第一人徐雙喜發言后,中國甲骨文書法藝術研究會理事、中國現代書畫家協會副會長、本次活動策展人笑琰(靳新國)進行了工作總結。開幕式由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員、中國文物學會副研究員張金衛主持。中書協會員、詩人楊廷欣和中國長城將軍書畫院院長崔根峰一同宣布書畫名家邀請展開幕。陳培倫、崔根峰、楊廷欣、張仕森、葉建華、笑琰、賈文龍、趙長松、金治國與河北村民俗文化園陶樹林、賀嚴生、黃琳登臺共同為現代書畫網展覽活動中心揭牌。(主持人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員、中國文物學會副研究員張金衛)河北村村支書金治國,北京河北村民俗文化有限公司總經理陶樹林,北京銘瑞曦商旅有限公司董事長賀嚴生、總經理黃琳,《中國食品》雜志社副社長副總編輯陳浩,《家庭周報社》副社長薛軍,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秘書長、中華文教網主編李月,人人文學網總編輯、中國書畫網總編王博生,全國德育教育科研專家、北京市教委原德育處處長王保國,全國知名教育科研專家、高級教師、作家、《學習方法報》文學寫作版主編劉解軍,中國文化進萬家工作委員會主任武振江,中國現代文化網總編、315消費文化網總編林臏,生態環保健康網總編李東澤,人民藝術家網副主編馬金星等共130余人參加了開幕式,見證了此次盛會。儀式結束后,下午進行了書畫筆會,書畫家現場創作書畫作品,為大家獻上一場藝術盛宴。活動指導單位:人民畫院。協辦單位:中國退役軍人就業創業服務促進會紅色文旅產業專業委員會、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學研究院、《中華國粹》雜志社、《作家報》社藝術世界、中國文藝名家展覽館、北京順義書法協會、北京桃花川書畫院、北京徐雙喜榜書藝術中心、大國藝術家網、世界藝術中心中國書畫院、北京宣和書畫藝術研究院、安陽北關區美術家協會等。媒體支持:中國網、現代書畫網、CCTV廣告電視《商企匯》、順義電視臺、315記者攝影家網、中國書畫網、騰訊視頻、搜狐視頻、優酷視頻、中華人物榜、新農村融媒網、中華志愿者雜志、《中華國粹》雜志、《作家報》《中國食品》《家庭周報社》《學習方法報》《祖國》雜志等20余家。 (靳紫夢 王帥偉 吳洪任)附本次入展書畫家:陳培倫、王謹、劉春志、崔根峰、徐子懷、張仕森、江鳥(沈鴻根)、楊廷欣、周春民、周殿勝、葉建華、笑琰(靳新國)、傅春林、王愛紅、 王登武、蕭寬、吳景晨、胡玉忠、張子說、孫進、劉友春、馬年、何勝勇、吳進初、方晉平、劉米生、靳光輝、何海英、靳軍、靳耀華、林清泉、穆振庚、靳榮云、靳秀梅、吳長海、卞樹彬、靳啟彪、劉國偉、苗力博、馬心才、楊明、周軍、翟天安、靳嘉安、米良成、宋玉鵬、王建軍、雨石、趙君、王加喜、王繼民、 葉長福、姚星宇、張永慶、笑難(王建國)、袁德玉、程文鳴、魏章仲、袁樹元、 李建學、郝志遠、愛新覺羅·燾壬、曹耘田、陳鳳霞、陳之東、李贊集、蔡群寬、 楊耀廣、劉玉海、成映澤、丁學洲、段海姣、郭寶田、江海濱、焦明耀、史大作、董恒汕、蔡利全、張國臣、侯江、支來柱、趙麗霞、周家鴻、顧鵬飛、高銘、顧獻忠、郭平安、何益民、朱永貴、白陽、靳家宏、靳松、劉文超、李紅、李清水、喬玉英、于文昕、李玉平、劉春、劉和平、劉秀梅、李俊峰、李雪鴻、練友良、劉全孝、劉悅、朱洵、王鐵成、王其鋼、王勁華、王家順、魏奇、許建國、臧紅衛、張瑞萍、張永明、張振河、趙宇、鐘日吉、張俊瑜、張鳳瑞、許世群、魏亞洲、王德印、石喜元、邱祿生、孟令金、孟慶文、周翌芳、馬小良、白虎只、門廣海、徐雙喜、詹廣泉、周龍、孫小智、張春河、辛太安、司玉星、馬寶營、毛 杰、萬曉筠、吳林燁、郭謙、郭美仙、徐秀菊、郭慧、劉強、吳偉童、呂健、張成生、朱廣明、李新才、蘇奕才、沈松等。(靳紫夢 王帥偉 吳洪任)2024-09-19
-
林泉丘壑——著名畫家陳培倫山水畫展在中國國家畫院隆重舉行筆墨錘煉華滋意 三山五岳譜新章——著名畫家陳培倫山水畫展在中國國家畫院隆重舉行2023年11月25日,由中國國際書畫研究會、北京世紀名人國際書畫院、中國山水畫創作院共同主辦的“林泉丘壑——陳培倫山水畫作品展”在中國國家畫院明德樓隆重舉行。武警部隊原政委喻林祥上將,中宣部原副部長、中國文聯原黨組書記胡振民,全國政協原副秘書長張道誠,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長江必新,文化和旅游部原副部長常克仁、李洪峰、張旭,中國美協副主席李翔、中國國家畫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王青云等領導,張桐瑀、彭利銘、張清智、李承修、李冬、曹建華、石峰、汪碧剛、羅勤、孫德才、趙勇、朱守道、趙海明,張培武、郭正民、康征、方輝、張仕森、方玉杰、尹祥軍、馬漢躍、崔東湑、馬碩山、王巨亭、李小成等著名藝術家,眾多書畫愛好者及主流媒體記者300余人出席了開幕式。開幕式上,受邀領導和嘉賓們高度贊揚了陳培倫先生在繪畫藝術上的不懈追求和取得的卓越成就。此次展覽,共展出120幅山水畫作品,呈現給觀眾的是陳培倫近年來創作的筆墨鮮活的山水力作。展品中既有丈八巨幅,又有盈尺小品,有在太行山、蒼巖山、水鄉烏鎮等地的寫生,也有專為此次展覽創作的巨幅山水——《泰山頌》,特別是展廳中央以三山五岳為題材的八幅巨作,氣勢磅礴,墨氣十足,渾厚華滋,蔚為壯觀,筆墨間鋪陳出作者對祖國壯美河山的崇高禮贊,蘊含著作者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深切渴望,給人以強烈的視覺震撼。此次展覽,距1994年5月陳培倫在北京軍事博物館首次舉辦個人畫展,已經整整30年。30年來,他多次在全國各地舉辦個展或參加大型畫展。2011年12月,應法國美術家協會邀請,赴法國參加巴黎盧浮宮卡魯塞爾藝術展,作品《泉落秋山出白云》獲得金獎。2012年入選“21世紀最具收藏價值與升值潛力的中國山水畫百家”。出版有《陳培倫畫集》、《陳培倫寫生作品集》、《共和國六十位大家精品集——陳培倫》、《紀念建國六十周年中國當代名家陳培倫郵票精品珍藏》等,個人傳略及代表作入編《中國當代書畫名家年鑒》等辭書。部分作品被人民大會堂、中南海、國家博物館以及日本、新加坡、法國、西班牙、臺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美術專業機構及友好人士收藏。陳培倫是德藝雙馨的藝術家。為了更好地傳承中國傳統文化,他在潛心創作的同時,于2017年開辦了公益性質的“中國山水畫公益大講堂”和“陳培倫工作室山水畫研究班”,不收學費,義務教授中國畫的理論知識和繪畫技法。經過多年的努力和付出,將一批來自中央國家機關及企事業單位的書畫愛好者帶入了中國傳統藝術的殿堂。他還積極投身慈善事業和文化助殘活動,多次為國內貧困地區和災區慷慨捐款捐畫,不遺余力地為殘疾人書畫班免費授課。陳培倫常年堅持寫生實踐,他走進浩瀚無邊的大自然,傾聽山水的韻律,體驗山水的自然之美,追求人性與自然的對話,以及對人生價值的理解和對山水精神的感悟,尋找自己的視覺語匯和符合主體審美情趣的藝術形式。他在山水間體味著浪漫和超然,并把這種感悟訴諸筆墨,增添著文化的厚度。觀察之時,他會專注于眼前的自然景象;動筆之時,他則不斷從前人的繪畫圖式中找尋自己對于文化精神的解讀,拒絕把大自然畫得很寫實,而是主張用心來體悟大自然,“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我們從《蒼巖山龍巖寺》、《碧澗靈檀》等生機盎然的寫生作品中,可以看出他處理畫面的筆墨功力。畫中多用濕筆濃墨,在酣暢淋漓中表現山水幽靜的氣象,蒼茫渾厚,沉實靈秀;而淡墨晴嵐之處卻又云煙縹緲,清逸脫俗。既結合自己的感受來描繪山水中最能打動心靈的地方,又避免陷入照抄自然的窠臼。陳培倫的山水,專注于“蒼厚”和“古拙”。而追求蒼厚古拙的精神力度,離不開傳統的筆墨技法。他在臨習研究宋元以來山水大家的基礎上,繼承了山水畫大師黃賓虹先生的“內美”格調,認為黃賓虹所追求的“渾厚華滋”的自然美與民族性格的內斂氣質相融合的境界,正是中國山水畫的魅力所在,是中華民族最為優秀的精神體現。李可染先生所倡導的“為祖國河山立傳”,是陳培倫矢志不渝的藝術追求。多年來,他潛心研究傳統山水畫,以精到、深邃的筆墨表現祖國河山的本質和精神,表現山川的靈動和主體生命的格調,向我們呈現精致的筆墨語言和靈秀空明的人文情懷。“智者樂水,仁者樂山。”讀他的山水,無論是尺幅小品的點染還是高卷巨帙的營造,都既能看到自宋元以來的歷史傳承,又充分體現時代精神。他在繼承傳統的同時,努力創立自己的“我家我法”,在準確把握祖國河山具體特征的基礎上,形成了獨特的山水圖式,昂然自立于當代山水畫壇。(中媒文化融媒體 林臏)2024-09-19
-
著名書畫名家:彭利銘|來自心靈的化解彭利銘,1965年生于湖南漣源,長于京城,少時受中央文史館前輩指點學習書畫,后師從歐陽中石教授。歷任第八屆北京市文聯副主席,第八屆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第五、六、七屆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首屆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第四、五屆北京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作品多次搭載神舟飛船遨游太空。多幅作品收藏或裝飾在人民大會堂、中國美術館、國家博物館、國家圖書館、京西賓館、中國文聯大樓、北京市委、市政協等重要場所。自九十年代以來作品經常參加全國性大型展覽。2019年,為迎接建國70周年大慶,應有關部門邀請,為天安門城樓大廳創作巨幅山水《大美中華》。三十余年來,熱衷于美術評論、書畫宣傳、活動組織策劃工作,曾為近百位書畫家撰寫評介專題或畫冊后記,策劃了百余場有影響的大型書畫活動。先后在《人民日報》《中國文化報》《北京晚報》《中國藝術報》等開評論專欄,現有千余篇、百余萬字的文章發表于全國各大報刊雜志上,其中《齊白石如何引世界關注》一文,入選中國高考9分考題。《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文化報》《北京晚報》《文藝報》《美術報》《中國書畫報》《鑒藏》雜志等都曾多次專版或專欄介紹其藝術成果。《江山多嬌——彭利銘詩書畫作品集》后記來自心靈的化解文/彭利銘曾記得,在2008年初春,應人民美術出版社的邀請,我一面分類整理著自己多年書法創作,又在其中挑選出部分還算滿意的作品匯集成冊。不久,當看到人民美術出版社編輯們精心設計的書法集時,我難以抑制自己的激動,回到思念的家鄉,站在孩提時常玩耍的石橋上,仰望龍山,乘興寫下了一首七律:烈烈龍山放遠眸,湯湯孫水競風流。將軍崖上迸飛瀑,游子心頭和唱酬。杉竹凌云迎雅客,田園如畫犒耕牛。籬笆擠破花爭秀,伴我犁春四十秋。在興奮回憶中弛騁許久,我的心才復歸平靜。一種困惑、一種猶豫、一種苦惱,還有一些自嘲久久縈繞在腦海,一直揮之不去。無論是大江東去,還是潮起潮落:或是月落烏啼,或是遠上寒山。乏味之感油然而生,甚至產生了放棄的念頭。回眸身后書法之路,放眼神州無限風光,讓我深深感到:囿于書法的一支禿筆,是難以淋漓盡致展現大好河山之壯美,大江東去之壯闊,日出東方之壯麗,改革大潮之壯舉。古人留給我們的,不僅是寶貴的遺產,還有登峰造極的文明, 更有一份繼續開拓的考卷。這一切,都像夢魘一樣纏繞在我的心頭。藝術的生命離不開傳承,更需要創新延續燦爛。但是如何才能真正地筆墨當隨時代?經過一次又一次的自我思想交鋒,自己終于落地了一個決定。這就是除了封存出版的書法集,以及自己創作的一些詩聯后,把其他的作品全部泡水、撕毀。除了不變初心,,重走藝術長征之路。從下定決心的時候,開始了我的十年創作工程,那就是要用傳統中國山水畫和中華格律詩詞形式來記錄我生活的時代和看到的世界。回顧十年前,我坐在回京的動車上心潮激蕩,望著窗外的景色,寫了一首七律記錄自己的沖動。當時就在想,為何不嘗試用手中的筆去記錄那蛟龍穿越大山的時代變遷,去描繪那花海無邊大美山河!寫字、作詩、填詞、畫畫、爬格,這都是我一生的鐘情,為什么不把我看到的、我想到的、我能做到的,一件件地做,一張張地畫,一首首地寫,不著急,不求快,只要有感而發……不知不覺中,十年過去了!這十年,我放棄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過去常去美術館,門口一站,絕大多數人都能夠打招呼,交談番。因為在此之前的二十余年,我曾組織策劃過上百場在社會上有較大影響的大型書畫活動。而今天站在美術館門口,幾乎沒有認識的人,心里往往會不由掠過陣惆悵。然而,回頭自己近乎閉關的十年,我遠離了外面精彩的世界,但完成了一件件巨幅畫作,一張張書作,一首首詩作,這是只有在放棄中才能得到的收獲。十年磨一劍。今天終于把自己十年的積累呈獻給我的老師們,我的同道好友們,我的至愛親朋們,讓我有機會匯報這十年沉寂的收獲。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靜謐的畫室里,賞案上君子蘭吐蕊,聞窗外瀟湘竹拔節,觀一片金葉飄落,聽自己的心靈呼喚,隨著思緒、情感的起伏,寫一首詩,填一闕詞,勾幾筆畫,攜靈魂起舞,憧憬著、遭遇著熟悉的、陌生的,感受著已知的、未知的……我借散點透視之法,在“平遠”、“高遠”、和“深遠”之中,在領悟和寄托同時,力求潑墨紙上、魂系墨中的境界,“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意象!苦苦尋覓詩詞書畫合璧之路,在用筆墨描摹自然山水之際,傾吐內心中對生活對時代的無限愛戀。我慶幸我選擇了書畫這條與人無爭的路,我慶幸在成長之路上遇到了吳作人、蕭淑芳、董壽平、何海霞、啟功、周懷民、亞明、宋文治、白雪石、張仃、吳冠中、許麟廬、田世光、溥松窗、潘潔茲、盧光照,秦嶺云、黃均、何鏡涵、韋江凡等等這一大批前輩大家的關愛,親眼目睹前輩們創作風范,一對一傳道解惑,親授創作理奧,得以啟迪,諄諄教誨與藝術啟迪,使我終生受益。感恩之情,懷念尊師!馬有垂韁之意,狗有濕草之恩。此時此刻特別感恩謝冰巖、楊萱庭的書法啟蒙之恩,感恩劉勃舒、王明明的知遇之恩,感恩恩師歐陽中石的啟智,是先生定乾坤為我選擇以書法入山水之路,題字并制定出《江山多嬌》的規劃和期望,寄厚望于以書促畫,以畫繪詩!我感恩林岫主席的鞭策,是她引導并親授我寫詩填詞,十幾年如一日,從無半絲敷衍,今天這里的每一首詩詞聯都曾榮幸得到林老師的審改批注!感恩引我進寫作評論之路的趙勇田,扶持我在新聞界發展的劉建偉、邵建武、梁永琳諸兄,是他們幾十年來的鼎力,才有我千余篇上百萬字文章的發表,才有拙文入選全國高考試卷9分閱讀題的榮幸和機遇!感恩馮遠、史國良、程振國、王曉龍、潘衍習、葉培貴、賈國才諸兄在這十年中給予我在創作中的幫助,感恩在畫作上題字鼓勵的列位先生,感恩單位對我的培養,感恩領導對我的支持,感恩趙寧舉全公司之力為我整理所有的資料,感恩所有給予支持、幫助關心愛護提攜我的前輩師長摯友!大恩不言謝,銘刻于心!同時,感恩我的父母,妻兒和家人!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維護中華民族傳統書畫藝術尊嚴,攀登新時代藝術高峰,我們這一代都必須有所擔當!必須努力“做到胸中有大義、心里有人民、肩頭有責任、筆下有乾坤”彭利銘詩詞書畫精品欣賞:2024-09-19
-
第五屆當代實力派書畫名家——陳劭平陳劭平,筆名瓦叟,福州人。供職于省直機關,已退休。現為福建省美術家、書法家協會會員,酈道元文學院簽約作家,省人大書畫院副秘書長,福建省社會建設研究會會長。從小讀點哲學,喜歡詩詞書畫,參加省內外一些展賽并獲獎。在國內核心期刊上發表過諸如《談民主的非服從性和可操作性》《百年紅樓辨真假——還〈紅樓夢〉后四十回一個公道》等論文。2010 年,論文《試論〈大學〉與書法》在第三屆梁披云杯大展上獲獎。2024-09-19
-
張榮才|長風驅松柏,聲拂萬壑清!我眼中的畫家胡定南墨落蒼茫云水邊,虬桿盤曲掃寒煙。六龍影晃連三岳,八駿光搖醉九仙。銀漢凌霜爭日月,朔風帶雪動山川。干云浩氣滿天地,萬樹誰能與比肩?一一題胡定南先生畫柏胡定南,1950年生于山東章丘市,國家美術專業研究館員,山東畫院高級畫師,山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章丘市美術館館長。曾多次擔任山東省文化藝術高級職稱(美術)評審評委。其古柏作品《凝聚力》《民族魂》《風骨》《氣節》《生命力》《柏魂》《豐碑》《春秋賦》《柏蔭雅集》等作品被海內外多個重要場館收藏。胡定南其人,性純厚,幼聰穎,樸實無華,大半生時間將一腔濃情,全部融化于墨池,澆鑄于松柏國魂之中。松柏,自古以來被賦予精神、氣節和力量的象征。在先秦、魏晉、唐宋的詩人作品中,寫松柏的詩詞作品很好,其中阮籍、李白、杜甫、白居易、盧照鄰、岑參等都是寫松柏的高手。在眾多的松柏詩中,唐朝李山甫松柏詩傳誦尤為廣泛:“地聳蒼龍勢抱云,天教青共眾材分。孤標百尺雪中見,長嘯一聲風里聞”。胡定南,酷愛柏樹,尤愛畫柏。他認為柏樹文化源遠流長,和銀杏樹一樣,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畫柏樹就是傳承優秀文化,因而將畫柏樹視為他的畢生追求,從而走出了一條閃光的藝術之路。胡定南畫柏,首先起因于他對柏樹的崇拜。松柏不但入詩,萬千樹種,唯它赫然入仕。據《史記》記載,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東巡泰山中途遇雨,于是避雨于大柏樹下,因柏樹護駕有功,遂封為“五大夫”爵位。對此,胡定南多次登泰山,入岱廟,觀察漢柏、描摩秦柏。之后數次到嵩山寫生“大將軍柏”。史傳漢武帝于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漢武帝游嵩山時(現嵩陽書院),見三株古柏冠蓋入云,數人合抱不交,心中大喜,遂將其封為“大將軍”“二將軍”“三將軍”職務,其中二將軍據今約4500多年,依然枝繁葉茂。樹木入文臣武官之列且位據高位,全世界唯柏樹一例可查。位于陜西省黃陵縣橋山軒轅廟正殿的右前方,還有一棵“掛甲柏”,又稱“將軍樹”。志書記載,漢武帝劉徹北巡朔方,掛甲于此樹。此柏斑痕密布,縱橫成行,樹干上全是洞孔,似有斷釘在內,更為奇特的是,每到清明多雨時節,小孔中柏液滲 出球狀粒粒珍珠晶體,陽光一照五彩紛呈,為黃帝陵平添一抹亮麗。胡定南說,我畫柏的許多靈感,好多來自于這幾處的蒼柏之下。胡定南畫松柏,其次得益于他和松柏的交流和理解。“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終也,貫四時、閱千歲而不改者,其天定也”。每當他讀蘇軾這段文字,無不心潮澎湃。它蓄著人世的深情,精神、和力量。“我幾十年畫古柏樹,不是仰慕它的官銜爵位,從心里說,完全是出于對柏樹文化的向往和崇拜,我認為,現存的中國古柏樹,就是中國活著的文字,長青的活化石!不看古柏,就不知道我們國家的偉大。古柏只所以圪立五千年不倒,枝繁葉茂,首要的就是不畏艱險的抗爭精神。我個人認為,柏樹就是國家的脊梁 ,民族的精神,人民的力量,一句話,幾千年松柏就是我們國家的靈魂!所以,我喜歡畫柏樹”。藝術來源于生活,胡定南深明此理,為了畫出古柏的靈魂,他有時為寫生坐在古柏下,一坐一天,直到天黑。身邊就帶一瓶礦泉水,二個干燒餅,一包小咸菜,對著古柏,來回打量,看柏的旋曲,崢嶸、看柏的環境、看柏的氣勢,不受季節影響,越是冰雪覆蓋、寒風呼嘯的特殊天氣,他觀察的越頻繁,越細微,看柏在冰雪中的形態。看風搖古柏的姿勢,已經到了癡迷的程度。所以,他畫的古柏,冥冥之中有凜然天地的對話聲,挺拔、蒼翠、威嚴……胡定南畫古柏樹的藝術成就,重在筆法的靈動和創新。他筆下松柏,遵循由散到聚,由干到枝,由淺入深,由輕到重之法,軀干先出宣紙,然后手腕一擰,桿就有了龍的蒼勁,然后開始點綴枝葉、人物、樓榭、亭閣,點點如神來之筆,傾刻間便有泉吟、霧漫、云飛、江鳴,松柏立馬呈現出氣吞河岳,凌空飛旋之狀……近年來,胡先生打破傳統的以山為主、古木為輔的畫法,改以古木為主,山水點綴的手法,形成了他獨有的藝術特色,被美術評論家們推為“泰山畫派”的一代宗師。除了畫柏,他還致力于北方山水畫的創作研究,探討中國毛筆散鋒的充分利用,通過運其畫作不僅充分體現了北方的雄渾凌厲之美筆過程的捻、轉、順、逆、頓、挫及水墨的濃淡干濕變化,使散鋒效果散而不亂,以少勝多,力透紙背,同時廣泛吸收了嶺南畫派的技法而顯溫潤空靈,豐富了傳統筆墨的表現技法,卓而不群,自成一家,因而他的畫作更具創新藝術和現代審美情趣……人格魅力蕩心潮。胡定南畫松柏,在書畫藝術界引起了強烈反響,求畫、索畫的人絡驛不絕,但他能應盡應,從不吝色。沈鵬先生有一次從北京全國美展和中國書畫報上看到胡定南畫的古柏,感到非常震撼,便找人與胡定南聯系,轉達了對他畫作的高度評價,并隨即贈送了書法題詞。胡定南突然收到兩份珍貴的文化厚禮,心潮難平,為感謝沈老的鼓勵,于是畫了張三尺松柏圖,請人代為轉贈感激之情。沒想到不長時間,胡定南再次收到沈老送的唐詩四尺書法,在書畫界傳為美談。這件事情雖然過去幾十年了,但胡定南一想到沈鵬先生的關心支持,便心潮滾滾……蘇軾云:“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胡定南先生雖不屬超世之才,但憑其崇拜的松柏精神和不屈不撓的毅力,一路負重前行,走出了一條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創作新路子……(作者/張榮才;配圖:胡定南作品)2024-09-19
-
【中大視界】鍥而不舍 金石可鏤——黃魁生書法作品賞析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黃魁生書法作品賞析黃魁生。字超然,號龍洞山人、九梅村村長。齋室名:九梅村。河北省武安市東梁莊村人,大專文化。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衛戍區某部司令部參謀、中共武安市紀委常委、武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副局長、武安市書法家協會主席、武安市攝影家協會名譽主席。現為中國花卉協會會員、梅花臘梅分會會員、中國觀賞石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河北分會會員、武安市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武安市攝影家協會藝術顧問。魁生自幼秉直剛烈,襟懷豪邁,酷愛書法藝術。初由書法家李英才先生發蒙,在京服役期間曾受著名書法家劉炳森,李鐸老師指教。后畢業于江蘇無錫書法藝術專科學校,進而對書法史,書法理論,書法美學和技法進行了系統學習研究,日有進境,所獲非淺。其作品在1983年至1990年間,先后獲得了全國書法大賽一二三等獎。被分別載入《中國當代書法家辭典》,臺灣《新編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等辭書,另載入《武安縣志》《武安市志》、《武安文學藝術人物錄》、《武安市當代美術書法攝影作品選集》等,武安電視臺《洺河話語》欄目、武安市旅游音樂廣播電臺《名流會客室》、邯鄲電視臺《我們邯鄲》欄目和《河北法制報》《燕趙都市報》《邯鄲日報》《邯鄲市報》及《視點人物》雜志都分別播(刊)發了對他的專題采訪。魁生習書強調“重傳統誠入勇出,隨時代覓我塑我”,作書不尚時習,惡以媚態娛人,敬畏傳統,遵規守法,善于留,謹于放。他上溯篆籀,下逮隸分,工隸兼習草書。其隸書初學《曹全碑》《張遷碑》,后對《石門頌》用功最深。草書學習,于上世紀六十年代后期,在京服役期間,得古印竹紙《草字匯》全卷,又在琉璃廠古舊書店購得《草訣百韻歌》一冊,當時因碑帖奇缺,魁生如獲至寶,愛不釋手,曾遍臨百家字法,不計晨昏寒暑,背記《草訣百韻歌》。后系統深入,先取法懷素、張旭及智勇禪師。花甲以后,轉學孫過庭《書譜》,亦愛其《景福殿賦》。古稀年對王獻之一筆書和王鐸草書興趣大增、尤喜其連綿跌宕、雄逸成熟,用墨漲收清絕,行筆收放自如,結體欹正變化,線條枯實相應、章法變化豐富之書風。深悟其凌空落筆,方圓兼施,方則勁挺,圓則遲澀,突出激蕩跳躍,突兀起伏,正欹分明,錯落有致的用筆節奏。魁生習書能師古而不離不泥,法前賢而不囿不迷,做到了循規蹈矩并出古覓新、窮極變化間草隸書各有千秋。幾十年來精研“篆籀”和“骨法”用筆,如鋼針劃石且疾澀并用、渾厚凝重中靈活暢達、乍徐忽疾能驟提即頓、筆速擒縱自如又節奏明顯。用墨五色皆備能蒼潤交融、常惜墨如金又濃淡枯潤白齊備。結體險峻詭詐連奇崛古拙,正欹相間平險相侵而疏密有致。章法明朗錯落處布白相承起伏,首尾顧盼照應間通篇自得盈虛。他的骨法草書追求雄渾豪肆高古博大、規矩洗練不激不厲、開合有度收放適宜之情趣;他的流線隸書力求平實簡淡稚拙清逸、取奇祛怪趨險守穩、凝重清麗尚古追新之書風。其作品得山林雅逸之氣而自成一家。魁生為追求字外功夫,貪婪地從其他姊妹藝術中吸收營養,繼而對奇石盆景藝術,攝影繪畫藝術,建筑造型藝術等進行了系統探討研究,并對秦磚漢瓦,老莊諸子,詩詞格律,聯語應對等產生濃厚興趣,一路廣收博斂,寒來暑往后亦尤具心得。為廣視野,富胸襟,冶情操,魁生曾登泰山,謁金陵,駐京華,訪長安,赴黃山,逰三峽,斜陽古道,策騫訪碑,觀覽名山勝境,尋訪先賢遺跡,悟其縱橫之妙,探找蘊藏秘奧,日積月累亦收獲甚豐。因此,對魁生的書法藝術,有世人在報刊發表文章,用清人劉開的話贊曰:“非盡百家之美,不能成一人之奇;非取法至高之境,不能開獨造之域”,可謂是“守古塑新,精到獨步”“他的流線隸、骨法草,能化古為今、筆隨時代并響譽城鄉,不愧為武安書壇二奇之一”。武安書壇“二奇”名字的由來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某年的夏天,文化館館長李恒昶及王福貴、謝入相、黃魁生、胡寶生、工會王潛等人一起,在文化館南窗大屋聊天。其中有一段對話,李恒昶對大家說:“你們書協有倆扯淡人,凈寫扯淡字,黃魁生的隸書、胡寶生的行書,奇離古怪,不走尋常路,給誰都不一樣!”謝入相調侃說:“我給你倆起個外號吧,叫武安書協二奇,拼起來叫黃大奇、胡二奇!咋樣?哈哈!"王福貴老師說:“這個外號不賴,以后就叫你倆武安書協二奇吧”。那年冬天,王潛在《邯鄲日報》發了一篇《武安書壇二奇之一黃魁生》的采訪短文,2001年武安市政協編撰《武安文學藝術人物錄》時,主編李栓慶主任,就把黃魁生、胡寶生的《藝術簡介》的題名,使用了“武安書壇二奇之一”的稱謂。九梅村村長名字的由來我平生四好:書法、奇石、攝影、養梅花。為了附庸風雅,1981年時,我給我的書房起了一個名字,叫:“九梅村”。后來學上網,需要有個網名,當時我想以九梅村為網名,但感到“九梅村”不是個人名,就在九梅村后面隨便加上了村長兩個字,我的網名就叫成了九梅村村長。時間長了,九梅村村長就成了我的字號,書友石友影友都習慣叫我村長!我這“村長”是自命滴,實無想當官之意!加上村子小,人口少,徒有虛名罷了!所以,總有不認識的朋友問我是不是村長?在外地的武安人也問九梅村在哪里?都回答說我這村長:是也不是,不是也是!九梅村是城中村,在武安市里!(中媒文化融媒體中心)2024-09-19
-
【視界晨報】張振河書畫作品展在安陽書畫藝術館開幕9月6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年華誕之際,中媒文化藝術交流工作委員會、中華現代文學藝術促進會、中國現代文化網、殷都區文化廣播體育旅游局、殷都區文學藝術聯合會主辦,殷都區文化館、安陽書畫藝術館、榮清文化傳播(安陽)有限公司、三館園文化傳播(安陽)有限公司承辦的張振河書畫作品展在河南安陽書畫藝術館開幕。中媒文化藝術交流工作委員會主席、北京寫作學會文化藝術促進會執行主席、中大視界文化傳媒產業(北京)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林臏,殷都區文聯黨組書記、書協主席張曉鵬,《夕陽紅》報主編馮湘平,梅園莊街道辦事處武裝部長申浩、梅園社區書記李馨,藝趣書畫墨源學校校長許秀玲等出席開幕式。安陽書畫藝術館負責人、原安鋼集團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張清學應邀參加并宣布開幕。活動由安鋼書法美術協會會長、殷都區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崔君主持。張振河先生作為一位多才多藝的藝術家,以獨特的作品風格展現了藝術的無窮魅力。他的作品既繼承了傳統藝術的精髓,又巧妙地融入現代審美元素,這種融合不僅彰顯了您深厚的藝術功底,更體現了他對藝術的執著追求和不斷創新的精神。近幾年,他在香港、深圳等地舉辦的個人畫展取得了巨大成功,被觀眾交口稱贊,許多大作被收藏家當場收購。被加拿大聘為畫家,與香港、深圳等地畫廊簽約,個人事跡更是在眾多知名媒體刊登,這一系列的成就充分證明了張振河在藝術領域的卓越地位。本次展出張振河140余幅書畫作品,內容豐富,風格獨特,如大幅絲綢畫更是創新力作,構圖新穎,色彩鮮艷。本次活動還得到了中華書畫藝術品收藏鑒定評估委員會、中國現代文化報刊管理出版社、央大視界網、315消費文化網書畫頻道等單位的大力支持。(中媒文化融媒體中心)2024-09-19
-
百年英才系列|許立民許立民,筆名雪晴。1959 年出生,甘肅永登秦王川人。現為中央國家機關書法家協會會員、甘肅省書法家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協會副主席、中國國學協會會員。蘇士澍主席對許老師進行過高度評價:其書法肥而有骨,骨肉相濟,活潑而靈動。使人感到新而不薄,華而不媚,成篇作品不失法度,少字作品不失大氣,柔剛相濟,雄秀并舉,結構天成。他甘于寂寞,以天生的素質對書法這種藝術的醉夢般的鐘情使自己一步一步地走向了書法藝術的殿堂。近年來在多項國家級各種專業的學術展覽、藝術大賽中獲得金獎和諸多榮譽。個人事跡被多家媒體進行重點推薦報道。并獲得中國蘭亭工藝美朮終身成就獎,被授予當代大師級人物榮譽稱號。2024-09-15
-
第五屆當代實力派書畫名家——陳劭平陳劭平,筆名瓦叟,福州人。供職于省直機關,已退休。現為福建省美術家、書法家協會會員,酈道元文學院簽約作家,省人大書畫院副秘書長,福建省社會建設研究會會長。從小讀點哲學,喜歡詩詞書畫,參加省內外一些展賽并獲獎。在國內核心期刊上發表過諸如《談民主的非服從性和可操作性》《百年紅樓辨真假——還〈紅樓夢〉后四十回一個公道》等論文。2010 年,論文《試論〈大學〉與書法》在第三屆梁披云杯大展上獲獎。2024-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