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延慶|沁園春·教師節走筆【沁園春·教師節走筆】秋色鋪云,玉露凝霜,鄴下崢嶸。看杏壇桃李,芬芳暗許,弦歌不輟,鐘呂宏聲。教海無涯,舟山有徑,潤得青衿燃慧燈。逢佳節,憑千般書信,德澤丹纓。曾經共客南城。幸師道,尊前憶此生。有海棠爭艷,幽蘭催鼓,詩書漫卷,夙夜勤耕。化雨春風,藏名秋水,師者仁心椿茂庭。微吟罷,念師恩似海,傾我忠貞。【望海潮·甲辰年教師節有懷】七朝都會,三曹神韻,蘭章赫奕文峰。銅雀畫橋,圭塘釣客,參差年少衰翁。彈鋏看萍蹤。古今多少事,都付匆匆。鄴水湯湯,春秋殘夢已成空。卅年鄴下情濃。有三湖夜雨,十里春風。琴瑟杏云,流蘇竹影,弦歌不輟藏龍。還念魏家璁。嗟潮來潮去,誰是英雄。夙夜追光不止,來去自從容。作者簡介魏延慶 (1971.10-)男,筆名瘦石,校園詩人,青年學者,副教授,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七子詩社成員,現任安陽師范學院檔案館、校史館館長。已出版專著《與智慧一起成長》、詩文集《空谷見幽蘭》《弄菊香滿衣》《流年美如斯》《再顧已傾城》等11部,作品獲全國詩歌大賽一、二等獎,入選全國首批“紅色記憶芯片”數據庫、大別山干部學院培訓教材、《上海灘詩葉》等。2024-09-15
-
魏來安:山河履痕 行者無疆——閱讀許道連撰著《山河履痕》記履痕,就是人生的軌跡。前幾日我收到許道連老師撰著的《山河履痕》文集,甚是喜悅。許老師是我多年的文友,且趣味相投。收到文集我如獲至寶,一口氣閱讀了數篇,仿佛神游萬重山。冥冥中唐人劉長卿《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 “一路經行處,莓苔見履痕。”就在足下。也驗證了潘漠華老師在《回望》中的描述:“許多不相識的人們,在我過來的足跡上,又加上錯亂的新的履痕了。”,許老師的《山河履痕》讓我慕名祖國山河。有道是:“皆慕名者,蓋因其情而致其善耳。”我老師許道連,現供職于安徽省霍邱縣財政局,會計師、高級采購師,政府津貼享受者。2016年加入安徽省作協,又為中國現代作家協會會員、西部散文學會會員、《望月文學》雜志特約作家。其作品先后在《安徽日報》《安徽財稅報》《安徽經濟報》《天津城市快報》《東海日報》《潮州日報》《馬鞍日報》《華東旅游報》《皖西日報》《大別山晨刊》等報刊刊出,同時,還在《江淮文學》《作家平臺》《分水嶺》《香落塵外》《時花文學》《同步悅讀》《百木春深》《文學沙龍》《今日頭條》等文學刊物及網絡發表大量文學作品。并組織編輯出版《霍邱風情》,參與編輯出版《現代散文網精選集》《中國當代優秀作家散文選》《香落塵外散文集萃》等文學書集。作品《漫話姜家湖》和《異鄉同源話松滋》分獲中國作協《文藝報》社和中國作協《中國作家》雜志二等獎,在中華文藝全國文學創作大賽中多篇作品獲獎,并納入國家級出版社出版。許老師在《人間仙境紫薇山》中描寫到:“巢湖北郊有座山叫紫薇山,并不是山體外形象紫薇花而得名,而是取自天上的紫微星而得名。人們為什么用“薇”而不用“微”呢?是一種習慣還是賦予它紫薇般的詩情“花意”,我不得而知。但山上的溶洞,洞口有個亭樓式建筑,上方匾額所書“紫微洞天”,用的仍是這個“微”字。兩側的楹聯“紫氣騰盈縱橫十里生秀色,微風蕩漾經緯萬方蔚雅懷”。也找不到“薇”字。看來用天宇之星的名字作為山名、洞名更具浩瀚之氣,恒久之意。這也許是我去過幾次紫薇洞若有所思的一點感悟吧”。閱讀罷,又讓你《走進白馬尖》:“我曾去過一些名山大川,被那些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奇觀折服過,被那里豐厚的人文景觀吸引過,它們也都深深地映在我的腦海中,成為我人生閱歷的一部分。而白馬尖卻別有風味,它純天然,更原生態。山中沒有亭閣和寺廟等人工建筑,除人行步道外,少有人工雕鑿的痕跡。這是一方多么原始、純真的神圣之地啊!”是啊,祖國山河的確讓人流連忘返。在讀《小城月色》時“不知從什么時候,小城的月亮變得孤獨起來。住在小城的人們是難以看見明亮的月亮的,因為高高的樓房總是擋住了人們想一睹月亮真容的視線。即使你走進大街的中間,你望見的月亮也不是那么清澈、明亮。高樓的裝飾燈,門市的霓虹燈以及光亮的路燈,使得月亮失去了古老的韻味。人們習慣了在陽光下忙碌遷徙,在路燈下穿行,卻沒有時間仰望小城清風夜空中的那一輪月亮。我想,即使是古時文人墨客生活在當下的市井小城中,也很難寫出“月破云裳花弄影”“月落鳥啼霜滿天”和“春江花月夜”美妙詩句來;孩子們也很少聽到大人們講述“嫦娥和玉兔”,“吳剛月中砍桂樹”等美麗傳說;青年情侶們更少了“月亮走我也走”“月亮代表我的心”那份浪漫和忠貞。一段沉思的文字,讓讀者感慨萬千。但《厚重淳樸的古運漕》“南倚大別山脈,西襟豫地,北負長淮。而運漕屬含山境內, 裕溪河、牛屯河將其環抱其中, 東臨長江,西近巢湖。相傳,夏禹治水“鑿東關石梁為渡漕”時,這里有了自然的河流,久經流沙淤積變化,逐步形成為“蓼花洲”。 南朝梁武帝派東魏大將軍侯景引兵渡江,開發了這片荒蕪的土地。三國時,曹操舉兵伐吳,在這里屯兵,為行軍作戰和糧草運輸之便,繼續開挖漕河。明朝成化年間,運漕鎮由河名衍化而成。看來兩地以“蓼”作為地名是因為多生長蓼草的緣故”。又讓你回顧歷史。讀《秋行老街古巷》時,你仿佛,“行走在古巷之中,仿佛穿越了時空,望見一隊隊推著滿載貨物的木輪小車,吱吱呀呀地穿街而過;又仿佛望見一群玩童用帶有鐵鉤的竹竿,推著鐵環沿石板溝痕叮叮當當地你追我趕,奔跑在街巷之中;耳旁仿佛聽到從遠古傳來的歌謠:“鵝卵石路面羊腸子街,木板鋪面挨個兒排,那酒店的酒幡抬頭可見,八面商賈招搖而來”。的確,在古巷中隨處可見一些老字號商鋪,什么“承古齋”“徐天元傘店”以及鐵匠鋪、假山盆景、根雕工藝店、酒樓、茶社等,展現了時代的風采。那《窗欞上的牽牛花》,可見自然界的生命。你看“牽牛花有著頑強的生命力,當我順著它的莖尋找它的根時,發現它是從院內花盆間的地磚縫隙中生長出來的。它不需要施肥,也不需要澆水,如大地間自然生長的小草,對生長環境從不挑挑揀揀。只要有土壤,有陽光,借助于一堵矮墻,一段疏籬,一棵樹木,哪怕一堆瓦礫,都可以生根,發芽。即便匍匐在地,也緊貼著大地的胸膛,盡力攀爬。此時,若是得到一點支撐,便毫不含糊,舞蹈飛旋而上,向著陽光,向著天空,以昂揚的姿態,竭盡所能,朝更高、更遠的地方蔓延它的生命力: 綠意盎然,花朵綻放,瀟瀟灑灑,笑迎晨曦與月光。”美麗而富有生命的文字,帶讀者又步入新的生活。再讀《秋韻平江路》你又仿佛“漫步在古巷中,老宅住戶大多是開著“小軒窗”的房屋山墻,還有后院。燈光下隨處可見從青磚墻頭、墻腳、橋基石縫冒出的樹枝雜草,多情的柳枝輕拂雕花瓦當,婀娜多姿。在小河與舊宅老屋狹小的通道間,商人們貼墻放著一個小方桌和兩個高腳凳形成一個小單元,間隔著一字擺開供游人們吃燒烤喝啤酒。坐在這里的人們邊飲酒暢談,邊聽小橋流水,看槳搖船移,觀繁華街景,顯得是如此悠然愜意”。跟隨文字,“當你走出古巷穿過石橋折返老街,此時,從茶樓上傳來悠揚的評彈小曲,那曲調唱腔在街巷中久久回蕩,令我心醉,使我癡迷。再回首望一眼這古樸靈秀的平江路,不禁感慨”。——啊,好一副現代人的“清明上河圖”。翻到《秋韻馬鬃嶺》時,“雖然是枯水季節,但散落在山間的瀑布仍飛流不斷。水流之處,積水成潭,潭水碧藍幽深,清澈見底。躺在水下正曬著太陽的,那白的,黃的,黑的以及紅色的小石塊,在粼粼碧波中折射出耀眼的光彩。由此使我想起了四川黃龍的五彩池,相比之下毫不遜色。在水中還不時游弋著不知名的山澗小魚,相互追嬉,吞食著水面上的浮葉和雜草,令游人不時駐足觀賞。”讓人心曠神怡。跟隨文字“我們徜徉在山谷中,行走在溪水旁,那金黃色的,橙色的,紅色的樹葉隨著秋風在空中紛紛揚揚,或飄落在棧道上,或灑落在溪水中,斑斕的樹葉隨溪水流向谷底,流向遠方”。借用“碧云天,黃花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那美妙的詩句,來描繪深秋的馬鬃嶺,真是詩人的另一番意境。在深秋時節的馬鬃嶺,那景色之美,是一種成熟的美,一種奉獻的美。閱覽《山河履痕》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造化和神奇,給人們帶來享受的同時,讓讀者感悟到人生只有經歷了少年的求知和礪練,人生才會絢麗多彩。有道是:讀書的人讀的不是書,是人生。在豆蔻年華,讀到的是多姿多彩。在耄耋之年,讀出的是豁然自足。當你坐在生活的前排,生活會磨練我們的經歷。我們要珍惜這些可貴的東西,永遠不要放棄前進的機會,把握好生活賜予我們的每一個勝利的契機,讓我們留住生活的每一縷燦爛陽光。作者簡介魏來安,字旭,筆名秋楓,男,安徽省定遠縣人,畢業于安徽大學。原來安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機關黨委書記。現任來安縣作家協會名譽主席、滁州市散文家協會副主席、酈道元文學院副院長、中國現代作家協會副秘書長、中國現代文化報(網)副總編;安徽省作家協會會員、安徽省詩歌學會會員、安徽省詩詞協會會員、安徽省書法家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散文家學會會員、中國紀實文學會會員、魯迅文學院安徽作家研修班學員;《青年文學家》《南邊文藝》《南國文學》《黃河文藝》《中散北戴河基地》簽約作家。其撰著的散文、詩歌、小小說等在國家級、省級、市級報刊和網絡刊登發表。散文集《十月的秋》《夏日和風》等由百花文藝出版社和團結出版社出版發行,詩歌集《寫在春天》由社會出版社出版發行。圖書并被北京清華、北京大學、北京師范、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現代文學館、安徽省圖書館等收藏。2024-09-15
-
第三屆酈道元文學大賽頒獎盛典暨南國文學研討會在北京舉行5月13至15日,全國第三屆酈道元山水文學大賽頒獎盛典暨南國文學研討會在北京隆重舉行,中國散文學會名譽會長、《人民日報》社原高級編審石英,中國散文學會常務副會長紅孩,著名軍史專家、北京市石景山區作協主席李金明,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解放軍報原政工部主編凌翔,中國作家協會員、北京鍵川文化中心主席胡松夏,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理事、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辛茜,中華現代文學藝術促進會執行主席、北京寫作學會文化藝術促進會執行主席、酈道元山水文學大賽組委會執行主任林臏,《青年文學家》雜志社總編輯助理李曉玲,北京寫作學會文化藝術促進會副秘書長、中華現代文學藝術促進會南國作家學會主席、青年文學家南國文學理事會主席盧小夫等領導參加了此次頒獎盛典。中國散文學會名譽會長王宗仁,中國冶金作協主席、著名作家張欣民等發來賀信,會議由李玉森主持。中華現代文學藝術促進會執行主席、北京寫作學會文化藝術促進會執行主席、酈道元山水文學大賽組委會執行主任林臏在講話中強調,舉辦酈道元山水文學大賽,旨在傳承和發展古典的山水文學和當代的自然文學,探尋和豐富文學的意義和價值。酈道元山水文學大賽以山水文學為主,很多著名的旅游景點最重要的就是文化的蘊含和融合,沈從文帶飛了鳳凰,賈平凹寫火了商州,汪曾祺寫活了高郵等等,彰顯了文學的價值所在。組委會副主任盧小夫在講話中說:祖國的山水哪里有多美,我們的作品就會書寫得有多遠!這第三屆酈道元山水征文獲獎作品可謂美不勝收!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每一位酈道元征文獲獎者又何其不是心懷山水,陶醉于山水之中的性情中人?情之所至,發乎為文。“詩之所至,情無不至。情之所至,詩以之至。”也!石英、紅孩、李金明、胡松夏、凌翔、辛茜等宣讀了酈道元文學獎、第五屆當代實力派優秀作家和南國文學社優秀主編、優秀主任、優秀編委、優秀社長等獲獎名單并為獲獎代表頒發榮譽證書。獲獎作者劉天德、魏來安、陳寶璐、孟麗華、吳云峰、王小燕等發表了獲獎感言。石英在講話中著重指出,酈道元山水文學獎展示了中國山水文學今年的杰出成就,見證著中國山水文學與時代、與人民的緊密聯系,見證著各位獲獎者的卓越創造。代表了新時代中國山水文學在創作方面的高度和水準,展現了中國山水文學反映現實、講述中國故事的活躍探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定文化自信,努力學習,潛心創作,用更多的好作品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頒獎盛典結束后還舉行了酈道元山水文院研討會及采風活動。獲獎代表發表獲獎感言(史超君 桑星星)2024-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