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風采見真諦——記優秀的新聞工作者、青年作家、社會文化活動家——林臏
更新時間:2024-09-20 關注:54
一位優秀的新聞工作者、青年作家、社會文化活動家——林臏,二十余年中,立足于中華大地古都之一的安陽,奔走于千里京廣線上,影響所及豫、魯、京、津、冀,熱心地傳播中華文化之精髓,堅持正確地輿論導向,恪守新聞職業道德,使《中國現代文化報》及其它相關的新聞媒體和文化平臺立足更加堅實,翅膀更加堅韌,更加接地氣,更為人民大眾尤其是青年一代喜聞樂見,發揮其正能量,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增添光色。
為此,林臏殫精竭慮,不辭勞苦,他以一個著名戲劇傳人之子的虔誠,以一位熱愛中華文化積極傳播者的情懷,以中國民主建國會一份子的責任,以有良知的新聞工作者的樂于擔當,以作為一位青年作家,尤其是報告文學采寫者的敏銳與進取精神,他在新聞建設、文學創作和社會活動上都取得了出色業績,受到了廣大同行的廣泛贊譽與各級領導的正面肯定,但他從不沾沾自喜,固步自封,反而更加謙誠,更加自律,更為腳踏實地的可貴態度而奔向新的目標;勵志奮發以回報社會對他的勉勵,以不負新時代對他的更大期望。
他深知:事業是靠心力構建的;路標是因品格與正氣而為閃光;路邊的樹木是因奮進者的不懈精神而為之招手;天空是因大地之子的虔誠才樂于灑下甘露。正因如些,林臏才始終如一地一步一個腳印地揮手過去而面向未來!
為此,他正在開拓新的精神天地——在原有基礎上分出部分心力加強文字鑠品的產品。他的散文如詩歌一開始就具有不俗的風姿;有正氣,有新意,有獨特感受,更重要的是有點精,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他的散文以寫人敘事為其所長,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志;他的詩歌亦多寫他最熟悉的人和事,卻又能很好地提煉出應有的詩意。如他的《父親走了》,其實也是由此及彼,由父親擴及到對大地深沉地愛,對人生、人情的無限摯誠與感恩情懷。這是至為珍貴的赤子之情;也是我們民族的豐厚精神財富。當然,報告文學仍是他寫作的利器,相信今后會寫得更加簡練、生動,在文學性等方面更上一層樓。應當認為,在生活積累方面,林臏還遠遠沒有挖掘出來,潛力還是很大的,今后還有進一步開發的天地。
社會文化活動素來是他的強項,在新時代中社會和公眾都非常需要有心力者施展這方面的抱負——這是一種利國利民的福祉;對個人而言,也是一種值得稱羨的奉獻。林臏正當年富力強,仍然大有可為:新聞傳播,文學創作,文化活動,三位一體,既各可成家,又相輔相成,并行不悖,何樂而不為?
最后,我以林臏寫別人出績的一篇報告文學中語結束此篇,其言曰:“鑒賞歷史瑰寶,品嘗精彩人生”。其實,在我們這個大進代中,一切過往的成就,都可稱為歷史的瑰寶,他們都為廣大奉獻者所創造,其中也包括勤者、信者、行者林臏本人。人生,不論過去和現在,都富含種種況味。只要積極的,均會被認為是精彩的;每一個止直誠實的奉獻者,都有資格細細品嘗。以上短文,是品評,也是期待!
石英,乙亥年“谷雨”于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