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當代實力派優秀作家——楊虹
更新時間:2024-09-19 關注:25
楊虹,筆名歸隱,居福建福州,以一顆赤子之心,擁抱自然,堅持原創,做最真實的自己,好學、敏思,樂享,不羈,專長音樂、寫作和植物畫,同城生活美學的倡導者和領航人。南國作家學會理事,青年文學家雜志理事會理事,西散南國文學簽約作家,中國文化報編輯,擁有個人工作室“一方閣藝術之家”。本次榮獲全國第三屆酈道元山水文學大賽一等獎,第五屆中國當代實力作家獎。
作者賞析
一曲牡丹亭,人間鑄深情——記父親和他的春秋四十載初心圓夢
楊 虹
小 引
青山不曾老,歲月留足音,父親和父親的牡丹亭,更像是一個傳奇!如今,父親是大余人心目中愛戴的精神標識,更是無數由衷贊嘆文化延承傳遞者感佩的光澤人物,至此父親的“人生牡丹亭工程”初心夢圓,欣慰告老,再續佳話。在父親身邊的我多么幸福啊!可以無數次,乘著時光機隨父親娓娓道來慢聲輕述,回到八十年代光景,聽他回憶光陰的故事,眼前浮現出父親步履不停歇,南北尋訪叩響百家,留下珍貴手跡的畫面。多年以后,當一切歸于寂靜,父親用畢生收藏的四百多件藝術珍品,成就了一份書卷鋪開、富于歷史人義藝術價值的博物館藏!光陰四十載,人生幾個四十年?父親常說,人活著,貴在精神!要有大格局,做一兩件有意義的事,做人要擲地有聲,兩岸猿聲啼不住,青舟已過萬重山!仰望星空,人物交輝,百年延綿,生生不息,父親對文化一往情深的特質,始終是晚輩們心中的坐標和驕傲!
郵票緣起——牡丹亭重現之愿景
道不虛行,遇緣則應。明代劇作家湯顯祖謫遷徐聞,途次南安大庾,掇拾“還魂”傳說,旋有逢春傷情、遇秋成恨之名劇《牡丹亭》風靡中外。層樓叢柚對西華,曾是南安太守衙。湯顯祖流離過境,擷一夢足矣,況四夢次第,譽成“東方莎士比亞”。重建牡丹亭,彰顯湯顯祖,讓美麗古典,走向青春現代。游梅花觀,跨芍藥欄,登舒嘯閣,倚梳妝臺。法自然而貫古今,與關漢卿之竇娥冤,王實甫之西廂記,同肩中國戲劇之大廈焉。
因情人夢,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以夢人戲,戲不知所終,跨越死生。讀《牡丹亭》催人淚下,觀《還魂記》驚心動魄。探究其文化內核,無不閃耀著“至情”的人性光輝。湯顯祖從文學的視角,把明代大儒王陽明的“心即理”演繹成為“情即理”,從“情”的境界去感化世人,激勵天下,異曲而同工。曲目故事情節充滿離奇跌宕的幻想色彩,處處充盈著閃亮的人性光輝,天下女子有情,唯有杜麗娘者。《牡丹亭》以典型人物的塑造,彰顯了愛情文化的精髓。牡丹亭,不僅僅是一座建筑、一座花園,更是一種文化的彰顯和崇高道德的昭示,成為堅守今生情愛和約定再世的神圣之地。“一生四夢,得意處惟在牡丹”。湯顯祖以高潔的人格,創作出中國戲劇史上最浪漫主義的杰作。
1984年10月30日,國家郵電部為紀念明代戲曲家湯顯祖,發行了一組《牡丹亭》紀念郵票。這組《牡丹亭》郵票的發行,再次勾起海內外各界人士對牡丹亭的深切懷念,人們紛紛詢問;牡丹亭今何在?牡丹亭故事策源地之江西大余縣,為舊時南安府后花園十景之最。近旁為芍藥欄、麗娘冢、梳妝臺、舒嘯閣、綠蔭亭、鐵蕉龍、玉池、梅花觀、玉池精舍等十景。牡丹亭布局精致巧雅,是我國古代名勝園林之一。牡丹亭始建何年?至今無從考查。據《大庾縣志》記載,僅從光緒六年(1881)到民國六年(1918)的37年間,曾先后修葺六次之多。《大庾縣志·藝文》曾記載不少關于牡丹亭以及《牡丹亭》感懷詩篇。《牡丹亭》戲曲早已流芳四海,但牡丹亭美麗而又古老的園林,卻已毀于上世紀二十年代兵燹。至今,僅留兩棵白玉蘭供人憑吊。
春到此問情愈濃,步人中年的父親,決意把倡議修復牡丹亭列人自己的人生“生命工程”,立志要讓這棵民族共有的常青樹重現神州,扎根民間,讓世世代代的后人到它身邊接受一次精神的享受,真善美的熏陶,文明的洗禮。
為了重新打造“中國最純美的愛情圣地”。父親四十載不易初心,遍訪現當代文藝名家葉圣陶、劉海粟、林散之、冰心、沙孟海、陶博吾、俞振飛、賀綠汀、巴金、臧克家、艾青、曹禺、張樂平、關山月、孫道臨等,匯聚百家宏愿,如今,墨寶悉數捐贈館藏。牡丹亭依舊址重振圣跡,冀中國仲夏夜之夢,偕山河同庚。
魂系夢牽,百家齊愿牡丹亭
“魂系牡丹千古事,踏破鐵鞋覓花蹤。”易有太極,是生兩儀。文因景起,景由文傳,因果之經典也。景之蔚起,立見空間格局;文之薪傳,輒成時間奇觀。梅關古驛道,贛南大庾情。欣聞大余城關,倚東山而傍章河,古園深處,再現十景牡丹亭;老梅前頭,重溫四夢玉茗堂。田漢曾期許:留得牡丹亭子在,晶瑩應不讓金沙。
為了尋訪牡丹亭的蹤跡,讓人間早日再現牡丹亭,父親利用業余、節假日以及公差之便,先后走訪了全國二十多個省、市、自治區各行各業二百多家知名人士。他們中間有一代文學巨匠巴金、戲劇家曹禺、音樂家賀綠汀、文藝界知名人士俞振飛、孫道臨、張瑞芳、李玉茹、洪雪飛、胡曉平、才旦卓瑪以及我國戲劇舞臺,上因演《牡丹亭》而聞名的北昆、蘇昆、滬昆、贛劇的著名戲曲演員,他們中間有張繼青、董繼浩、華文漪、岳美堤、蔡瑤銑、許鳳山、潘風霞等。
父親還拜會了中國女排英豪,中國首次南極考察向陽紅十號政委,老山英模報告團和中國新聞界、學術界各行業知名人士,以及各大園林名勝和各地郵協負責人。同時還拜會了中國各大書畫院的著名書畫家,他們中有劉海粟、關山月、林散之、王個籍、沙孟海、陳大羽、李圣和、胡問遂、趙冷月、沈覲壽等。父親還拜會了牡丹亭所在地父母官、湯顯祖后裔第十三、十四代。百家對牡丹亭予以極大關注,他們紛紛為牡丹亭賦書作畫,簽書留言,傾注了這一代人對文明修復的熱切心愿。
文壇大師巴金老人,不顧年邁多病,顫抖握筆為牡丹亭簽名,留下了永恒的紀念。老畫家張樂平,謝絕家人勸阻,抱病畫三毛,祝愿牡丹亭早日再現人間。并再三叮囑:“牡丹亭修復之日,千萬勿忘告老翁。”
88歲金陵大書法家林散之老人得知這一喜訊,特賦牡丹亭有感詩一首:“牡丹亭子久荒涼,往事傷心杜麗娘,九曲回腸寫不盡,春風楊柳舊書堂。”戲劇家曹禹欣聞牡丹亭即將修復,興奮之余揮毫書賀牡丹亭新生:“莫道此曲天上有,人間春歌處處聞。”他還不勝感慨地說,“湯顯祖是東方的莎士比亞,要是湯顯祖在天之靈知道中國要修復牡丹亭,也會含笑九泉的。”臧克家坦言:“名曲當年迷心竅,佳句于今在嘴邊。”
中國園林建筑權威陳從周教授,得知這消息后,高興得連連拍案稱好。年愈古稀的藝術家俞振飛,看罷百家的簽書,回憶當年與梅蘭芳同臺演出《游園驚夢》之情景,無限感慨地簽書“驚夢一曲成絕唱,千秋萬代頌牡丹”。
畫家關山月潑墨遙祝牡丹亭新生;音壇魁首賀綠汀將《牡丹亭》喻為中國的《仲夏夜之夢》;《新民晚報》主編馮英子稱譽牡丹亭修復乃文化界千古盛事;詩人蔡其矯,形象比喻《牡丹亭》為一縷充滿幻夢的彩云;老作家俞林賦詩賜贈牡丹亭,“若士有靈游舊地,牡丹亭畔盡歌聲”。更令人難忘的是85歲老書法家陶博吾,激動之余連為牡丹亭賦了兩幅精妙絕倫的詩書,殷切期待牡丹亭再現人間,百家歡聚牡丹亭。太多珍貴的回憶,深深埋藏在父親心里。在臨川鎮,父親敲開老房子,找到了湯氏的謫系后裔。當父親說明來意后,老人顫顫巍巍地站起來,深深作了個揖。不用贅言,一切都已濃縮在這深厚的中國傳統禮儀之中,飽含對一路追光的父親欽佩、愛戴、感激之情,此時此刻,何需再用語言表達啊!
當父親說到最高興的一件事,就是曾在與書畫家謀面后的一日,收到一個特大掛號信封,落款處三個大字:關山月。父親興奮拆開信封,只見短簡的書信中,夾著關山月題書的宣紙橫幅,一行赫然大字:“遙祝牡丹亭新生一關山月”。父親揉了揉眼睛,再次審視信封、橫幅。關山月!關山月,關山月!那么快回信,寫得這樣真切,這樣富有魅力!這,就是中國書畫家對牡丹亭的感情!
八千里路云和月,一路圈點款款深情……多年時間,父親步履匆匆。才從北國歸,又奔南海去。疲勞未除,行囊未解,又上征程。去上海的路:上饒、金華、杭州……我心中的路:巴金、曹禺、冰心、劉海粟……茫茫天地,“牡丹亭生命工程”支撐他心中的夢。
每到一處,百家語重心長的教誨,總是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無怪上海人藝院長沙葉新灰諧地說:“我相信到牡丹亭修復那一天,湯顯祖一定會感動得帶著杜麗娘、柳夢梅,還魂人間到牡丹亭與百家相會的。”
父親此行一路,留下太多許多感人肺腑的故事。當年一個決計匯聚百家心愿的鴻愿和倡議,不僅得到巴金、曹禺、賀綠汀、俞振飛、孫道臨、劉海粟、關山月、程十發、林散之、沙孟海等眾多名家傾情支持,還因為透過在浩如煙海的古籍中尋覓牡丹亭記載,走訪湯家后裔,以了解其歷史的廣采博錄,有了意外收獲。一路尋訪下來,許多在國內外卓有影響的當代名家親自為牡丹亭題詞、賦詩、作畫,這是一大批頗有歷史價值的藝術珍品,無疑將是未來民族文化歷史以及恢復后的牡丹亭藝術碑林中的明珠!
父親當時只是個小人物,并非專職需要去從事這項工作,但是一個時代召喚和一個知識分子的責任感,驅使他去做了這么一件了不起的事!欲匯聚百家心愿,并非易事,風雨四十載,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故事多多細節溫暖,言語處心生感概萬干,留筆時已然滿卷深情......
后 記
父親老了,但風骨和情懷無一絲減,那些保管多年的真跡作品,在家中精心呵護了四十載,來榕的交接團隊花費了四十幾個日日夜夜,精心整理組卷完成,寶物捐贈送走的那一夜,父親深夜淚目闌珊,哭得那么暢快又深情許許,那些陪伴了半輩子的精神財富,終于成為了全世界共享的文化寶藏!外孫特特說:外公,我特別支持您!未來我帶我孩子的孩子的孩子,一定去牡丹亭博物館!指著這些寶物告訴他們,你爺爺的爺爺,曾經做了一件特別了不起的事情!父親笑了,那么欣慰,那么抒懷。
清風劍氣,夜雨書聲。柳花梅雨間,嵌一夢字,成悲情男角;援以杜麗娘,見一亭問天。因情赴死,為愛重生。夢之穿越,情之何殤。嶺色隨行棹,江光滿征衣。愛情經典,豈惟紅樓;臨川四夢,驛道雙程。劇壇國粹不殞,贛南非遺彌珍。守望傳統,深耕文化。幸甚至哉,千秋永贊牡丹亭!
-
下一篇:第五屆當代實力派優秀作家——汪洋